6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降幅收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高于50%的荣枯线……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上半年经济复苏的稳健态势,让国际社会眼前一亮,为全球经济注入信心。许多外媒纷纷将视线聚焦中国经济快速复苏背后的深层原因和潜在动力。分析人士认为,“在一般情况下,经济活动复苏水平会呈现拉长的U形,预计只有中国的复苏速度会较快,更偏向V形”。近日,来自11家机构的分析师的调查显示,相较于其他正在应对新冠疫情的国家,中国经济增长形势更好,将是今年唯一一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那么,国际社会缘何如此看好中国经济V型复苏前景呢?
其一,中国宏观政策空间充足。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从中央到地方迅速行动,在帮扶企业、稳定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等方面,推出一批更大力度、更加精准、更加协调、更加有效的宏观政策措施,备足政策工具箱,增强宏观政策的弹性和韧性,打出了一套积极、灵活、高效的“组合拳”,包括扩大基建支出、专项债在规模和速度上明显加快、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发放特别国债等。这些针对性强精准性高的政策,保持了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确保了中国经济在“挂挡重启”之后平稳向前。随着叠加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经济稳健复苏的进程还将提速换挡、而且成效可期。
其二,中国经济彰显强大韧性。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金融工作搞得好不好,是检验经济是否平稳健康发展的“试金石”。中国银保监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超13万亿元,同比增速27.6%;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0.8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22万亿元。此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两个月正增长,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服务业生产指数由降转升,工业用电量增速加快,服务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由降转升。疫情不但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反而验证了中国经济的免疫力。近期中国股市大涨更是展现投资者信心,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弹性。
其三,中国消费市场加速复苏。在外需受阻的情况下,中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稳住经济基本盘。4月份以来,市场销售连续3个月好转,5月商品零售规模已接近去年同月水平;高科技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速由负转正;端午假期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880.9万人次。随着消费水平的复苏和国内经济刺激措施发挥效应,中国未来消费市场发展的动力强、后劲足,复苏势头将会更迅猛。此外,从中央到地方持续发力,部署推进了一批民生重大工程项目落地。数据显示,今年1-5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7.9%,增速比1-4月加快6.8个百分点,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作用明显。“忙起来”的企业、“亮起来”的城市,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全球经济带来曙光。
回望2020年“上半场”,疫情大考下的中国经济表现令国际社会惊喜。展望未来,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中国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只会越来越多、前景只会越来越光明,将给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的动力、带来更多的活力。(南方网尹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