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分析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衡量?| 财智干货
公司创造价值的概括描述就是:投入现金,收回更多的现金。公司价值的定义就是在余下的寿命期内可以产生的现金的折现值。
财报分析中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创造价值的公司才能长期生存,损害价值的公司早晚会被毁灭,因此,公司就是为价值而生的。基业长青的公司不多,昙花一现的公司多如牛毛。
公司应当持续创造价值。那么,什么是“价值”就成了财报分析的一个基本问题。关于价值,不同的著作当中有诸多不同的论述。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关于商品价值和劳动价值的论述堪称经典。
但是,财报分析中的价值到底指的是什么?又应当如何进行衡量?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财报分析才能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才能发挥好指导实际工作的作用。
在很多财务与会计的学术论文、教材著作以及其他各种场合中,我们都自然而然地运用“价值”这个概念,天然地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
例如,在2014年10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Accountants,AICPA)和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全球管理会计原则》中提出了“价值量”原则:“分析对价值的影响。
管理会计将组织战略与其商业模式联结起来,该原则有助于组织模拟各类不同场景,借以了解它们对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保值的影响。”但是通观全文,没有对价值进行任何的详细界定和论述。
公司的终极目标:提升价值
其实,细细思考,在财报分析中,我们很少对“价值”进行定义、界定和明确。我们在很多场合泛泛地运用“价值”“价值量”等概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概念过于宽泛、无法界定,同时又很难用技术工具衡量。
因此,这些概念在财报分析工作中显然无法使用。我们认为,财报分析中的所谓“价值”,至少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的特征:
①可以明确界定,有比较确切的内涵和范围;
②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能够通用于公司管理的各个领域,指导公司的管理活动;
③可以计量;
④可以标准化,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公司,指的是同一个概念和内容。
与财务管理中的“价值”相关的概念,最常见的就是利润和现值。我们认为,以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的现值作为“价值”的核心,可以满足上述特征:
①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可以明确界定,自由现金流即公司在维持原有营业规模的基础上,公司通过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净流量;
②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具有很好的包容性,适用于公司的战略规划、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营运决策等各个领域;
③可以计量;
④可以标准化,不同企业、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都可以统一到同一个标准。
利润的缺陷如下:
①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②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会导致不同的利润口径;
③利润在权责发生制下存在着应计调整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公司的终极目标——提升公司价值,也就是提升一个公司“风险和报酬平衡下的公司自由现金流现值”。一个公司所有的业务都应该围绕着这一价值目标来开展。
案例:财报分析中价值的定义
例如,公司在进行战略规划时,其他业务部门会考虑国家宏观经济、自身竞争优势等因素,而财务部门在战略规划中发挥作用时,则需要考虑已有的类似项目的净现值的多少、风险的大小等问题,而不是泛泛而谈规划的好坏。这需要可计量的数据来支撑我们的价值判断。
再例如,在进行管理决策时,比如投资决策,公司就必须进行类似项目净现值、内含报酬率、风险敏感性分析等对项目的价值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否则就成了空谈。这些分析,都是以现金流及净现值为基础的。
假设在日常运营中公司把一批成本800万元的商品,在2016年1月8日以1000万元的价格出售,一般人很容易得出公司赚了200万元,但是这从价值管理的角度来说是错误的——这笔钱什么时候收回?以什么方式收回?如果不明确上述问题,我们就无法得出正确的判断。
如果这1000万元我们按5年分期收款,每年年末收取200万元,假设公司的资本成本为5%,则第一年公司将增加40万元的资本成本,第二年增加30万元的资本成本,第三年增加20万元的资本成本,第四年增加10万元的资本成本,那么这笔业务根本就没有赚到200万元。我们以现金流以及净现值为基础进行考虑,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