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央行“上新”:碳减排支持工具有利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由 务高林 发布于 财经

11月8日,央行发布消息称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

这是央行创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实体货币政策工具之后,又一项直达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创设并推出,使央行支持专业领域以及“特精新”环节又有了更加精准发力的能力与载体。尤其,坊间广泛地称之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即央行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宏观产业经济政策推出适时的货币政策工具,使央行的货币政策更能融合到社会经济发展之中,更好地显现货币政策的功效。

中国人民银行

央行创设并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用意明确:一方面,这是服从并服务于国家宏观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已作出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决策部署,吹响了绿色环保发展的集结号,并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一宏观经济发展政策要求,既需要行政资源合理调配并向之倾斜,更需要金融手段来催化其加速实现。

另一方面,我国已向世界庄重承诺“双碳”达标时间表,中国当下产业经济发展已围绕“双碳”目标作出了全面精深部署,金融已向“双碳”倾注了“心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据央行披露,截止到2021年Q3,绿色贷款累计余额14.78万亿。这一绿色贷款数据相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相距甚远,需要金融机构在绿色贷款方面继续发力,尤其需要央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新工具,促成“双碳”目标实现和中国绿色经济的全面到来。

央行创设并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也是金融业实现自身发展新突破的需要。

从宏观方面看,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非是全面降息,而是央行根据商业银行投向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三个重点领域进行再贷款利率的倾斜,不会引发贷款利率普降,而加剧全社会信贷需求的非理性扩张以及商业银行贷款的盲目投放,在货币政策总量上利于掌控,使央行稳健货币政策不致因为支持“双碳”而被轻易改变,从而确保央行货币政策方向的定力。作为央行来说,会更乐于通过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商业银行将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双碳”产业经济领域,同时也充分显现出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灵活性、针对性、有效性和高超性,将发挥有效货币政策功效。

从微观层面看,商业银行当前无论是在融资方面还是贷款方面,都遭遇到了“天花板”,金融脱媒不仅让融资变得越来越困难,融资成本也越来越高。眼下不少商业银行更为资产配置伤透了脑筋,“难贷款”与“贷款难”并存,融资难与融资贵并存。一方面,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缺乏较好项目;另一方面,企业经营内外环境不佳,陷入较为严重的贷款难“怪圈”。而绿色环保企业比如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大都起步晚、规模小、盈利弱甚至亏损,前景不确定性大,且缺乏有效的质押品,往往不为银行信贷所青睐。

央行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估算可能释放约1万亿元级别的货币量,无疑能有效缓解这些矛盾。碳减排支持工具1年期贷款利率为1.75%,比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都要低,央行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95%、2.15%和2.25%。显然,碳减排支持工具较低的利率,可让金融机构获得较低的再贷款支持,可有效提高金融机构支持“双碳”产业经济的兴趣,这一工具也有助于推动银行资产配置多元化。尤其在目前地产、城投等领域融资受限的监管背景下,碳减排工具为银行提供了一个资产配置的新方向,有望引导银行逐步熟悉此类客户,丰富资产投向,提升该领域的资产配置能力,对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起到有效作用。同时,对于绿色企业来说,可以不同程度地节约利息支出,有助于缓解经营压力。除此之外,也有利于引导商业银行将信贷资源更多地引导至碳减排重点领域,让相关领域享受到更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从而形成支持“双碳”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金融合力。

最为重要的是,从操作层面看,央行汲取了以往各类货币政策工具的不足,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即央行按照1.75%的利率水平、贷款本金60%的规模给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意在鼓励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地提供碳减排贷款,投放好“双碳”信贷,减少“双碳”信贷盲目性,消除完全向央行“等靠要”思想,实现“双碳”信贷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同时,为消除“双碳”信贷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央行规定金融机构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时,需提供碳减排项目相关贷款的碳减排数据,并承诺对公众披露相关信息。金融机构参考碳减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或市场认可的专业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以及贷款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贷款的年度碳减排量。这些政策要求大大提高了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约束性,可有效堵塞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漏洞,让有限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挥出更大、更多的货币政策效能,推动我国绿色产业经济发展。

文/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莫开伟 编辑 孙晓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