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跨界股价暴涨,步子太大“扯到蛋”的例子还少吗?

据价值线统计,年初至今,已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新能源产业……

上市公司转型热门赛道的例子年年都有,然而绝大部分跨界并购往往以失败告终,有机构统计,并购项目暴雷的时间集中在并购完成后的第四年。

前海梧桐并购基金总裁谢闻栗此前曾表示:跨界并购成功率难超5%。

但A股中,也不乏一些转型成功的案例。如何识别好的跨界公司?价值线研究院通过以往案例的回顾找到一些规律……

并非个案:乳企搭上光伏股价持续大涨

名不见经传的乳企皇氏集团因为搭上光伏概念,股价一路连续上涨,本月涨幅达到23.31%,近三个月涨幅已经接近翻倍。

8月16日晚间,皇氏集团发布股价异动公告中披露了三个正在洽谈的光伏项目。

包括:公司与安徽省阜阳经开区拟签订关于由公司投建牧光互补万头奶牛牧场、乳制品深加工厂项目及子公司参与投建年产20GW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年产20GW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是什么概念?

Topcon是下一代光伏电池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与HJT电池一样都是N型电池,代表着光伏电池的未来。据中原证券一份研报显示,经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底,A股光伏上市公司已披露的投产、规划以及在建的Topcon产能为119.9GW,其中晶科能源、中来股份、钧达股份以及晶澳科技已投运的Topcon产能总共为37.9GW。

如果产能实现,皇氏集团一举将成为Topcon行业内的佼佼者。

其实早在2021年财报中,皇氏集团就透露出2022年进军光伏产业的想法。5月20日,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皇氏集团共同成立华能皇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中皇氏集团持股30%。5天以后,华能股份又与上海原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北海皇氏阳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海皇氏),皇氏集团虽未持股,但是在北海皇氏的高管名单中出现皇氏集团的高管陈宝红。

根据皇氏集团的半年报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扣非后实现利润8,850万元-11,350万元,大幅增长742.49%-980.48%,但扣非净利润方面,公司预计上半年亏损2,100万元-盈利:400万元之间。

靠进军新能源实现股价大跃进的,皇氏集团并非个例。

做幼儿玩具的沐邦高科沾上光伏本月大涨50%,暴雷的房地产企业蓝光发展宣布进军光伏后股价走出了三连板……

疯狂跨界股价暴涨,步子太大“扯到蛋”的例子还少吗?

据统计,年初至今,已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新能源产业……

上市公司跨界投资行为也已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近期兽药企业绿康生化在宣布跨界光伏后,连收5个涨停板,却在监管关注后“急刹车”,宣布暂停该跨界事项。沐邦高科、新筑股份也收到了问询函。

只有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上市公司转型热门赛道的例子,年年都有,然而成功者并不多。

从中国资本市场诞生伊始,转型蹭热点者就层出不穷:1998年,大批家电企业转型进入计算机行业;1999年,大批企业投身生物行业;2000年,千军万马跻身网络;2001年,A股公司又蜂拥进入房地产……

这几年来,无论是游戏、P2P、元宇宙等热门领域,都能看到A股上市公司大笔收购的。

但成功率有多高?

有媒体曾做出统计,在2014年5月到2018年5月的四年时间里,共有297家公司的万得行业发生了变更,从中选出转型满两年的227家A股企业,营业利润增长率数据表现出色,平均两年营业利润增长率为81.88%,看似光鲜,但扣非后然而平均两年营业利润增长为-189.43%。

从各方面的统计数据来看,2012年以后中国A股上市公司所做的并购绝大部分没有达到预期,甚至出现业绩的严重下滑。并购的标的往往第一年业绩高速增长,第二年开始停滞,第三年开始下滑,这个比例高达70%以上。

联储证券曾统计了200多家上市公司、长达四年的数据,发现并购项目暴雷的时间集中在并购完成后的第四年,且绝大部分跨界并购以失败告终。

套用巴菲特老爷子的一句话:

只有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如何识别好的跨界公司?

在A股中,不乏转型成功的案例,我们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规律:

1、贵人扶持,迎接风口:

天华超净原本的主营业务是防静电超净业务,2015年收购了医疗器械公司宇寿医疗。2020年疫情来袭,公司旗下产品如自毁式、安全式注射器,高压注射器等大卖。

天华超净飞上枝头变凤凰的,还是成功搭上锂电行业的“快班车”,以及背后的贵人宁德时代。

2018年6月,宁德时代上市,天华超净首次进入大众视野,公司实控人裴振华是宁德时代第三大股东宁波联合创新新能源投资实控人,引发了一波公司股价大涨。

2018年,与宁德时代等五家公司成立天宜锂业生产氢氧化锂,正式涉足锂电行业。2020年天华超净再次出手,收购天宜锂业的股权,共持有68%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

进入2021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爆发式增长,上游锂电材料的需求、价格随之上涨。天华超净氢氧化锂业务也开始放量,逐渐成为天华超净业绩增长的主力。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33.98亿元,同比增长近160%,净利润9.11亿元,同比增长近220%。其中,锂电材料行业收入23.16亿元,占总营收68.16%。

2020年开年天华超净市值也还不到35亿元,2021年9月10日市值最高至793亿元。不足2年市值飙涨超21倍。当前公司市值有所回落,仍达412亿元。

2、不挣快钱,耐住寂寞: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转型,破釜沉舟的决心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对事业的追求,对实业的培育,和挣快钱是不沾边的。

西服大王杉杉股份进入锂电产业及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距离中国锂电池产业真正的春天到来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当时进入赛道的公司选择退出,杉杉股份却一直坚持。

长期以来,公司投入远远大于产出,最艰难的时期,新生的杉杉科技靠政府的拆迁补偿金和变卖其他资产的收入扛了下来,却没有变卖已有小成但不赚钱的锂电材料业务。

创始人郑永刚表示,“捂上耳朵做正确的事’。只要战略决策对了,未来看清楚了,那就全身心地投下去,这样才能做成企业家。”

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全球光伏硅料龙头通威股份,公司创始人刘汉元以养鱼打下事业基础,2004年3月,公司登陆上交所。

2006年底,通威旗下永祥股份正式进军多晶硅领域。仅用1年时间,永祥股份首期1000吨多晶硅投产,创下了行业投产时间最短的纪录。但此后,全球金融风暴肆虐,以及欧美“双反”政策,造成市场剧烈震荡,大量光伏企业倒闭。

但光伏产业良好的前景,这并没有让刘汉元退缩。2013年9月,通威股份逆势收购全球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单体规模最大企业合肥赛维,打通新能源产业第二条赛道,迈出了打造世界级太阳能光伏企业的重要一步。

通威贵股份一直倡导谨慎跨界,聚焦核心产品的专注态度。

3、避免门槛低,过于拥挤的赛道

1996年,王冬雷在珠海创办了德豪润达,仅用三年时间,王冬雷就将面包机做到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2008年金融危机突如其来,德豪润达小家电业务订单锐减50%,公司急于找到突破口。

王冬雷选择的转型赛道是LED,他认为“只要有人有黑夜就需要灯,这个行业是天然抗周期的。”

王冬雷选择LED行业的2009年,正值图形衬底PSS技术有所突破,芯片的亮度明显提升,行业掀起了扩产潮。虽然LED产业具有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但门槛过低,赛道拥挤,很多企业一拥而上,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当时产能排行业第三的德豪润达,一家的产能就能覆盖全国照明行业的需求。

LED终端产品的价格下降幅度一度超90%。与此同时在国际竞争对手的打压下,德豪润达涉外纠纷不断,经营处境更加艰难。

2010年-2017年,德豪润达先后进行四次定增和一次发债,累计筹得近70亿资金,几次募资所投产的项目均未达到预期目标。

2018年,金融去杠杆下银根缩紧,德豪润达的银行贷款规模从年初的约48亿元,急剧下降到下半年的约18亿元。此外,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公司以出口为主的小家电业务也陷入增长停滞。

德豪润达的股价出现了惨烈的“戴维斯双杀”,从2015年最高点18.13元,一路惨烈下跌,最低点时仅为0.91元。

后记

对于A股公司来说,转型是刚需,否则企业很可能进入发展停滞。

谢闻栗表示,很多上市公司大多数都是细分市场龙头,而细分市场往往有天花板,市场规模通常有限,高速成长生命周期也就是3-6年。

隔行如隔山,上市公司进入关联度不高的行业,无论是管理、人才、技术、知识都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真正成功的转型者,要么眼光独到,要么人脉丰富,还要勇于坚持。

但无脑跨界,最终的结果,不但弄崩了自己,对于行业本身,也是一种破坏。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跨界企业涌入新能源赛道,反映了一些企业短视、投机的心态,即使并购成功,同质化的决策也很容易导致产能过剩,最终的结局一定是行业大洗牌,带来新一轮社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企业转型不易,作为投资者,也要非常谨慎才行。

本文源自价值线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566 字。

转载请注明: 疯狂跨界股价暴涨,步子太大“扯到蛋”的例子还少吗?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