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银保监会领导和行业专家现场支招
防范化解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面临当前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金融业如何应对潜在风险和挑战?
10月22日,在2020金融街年会论坛上,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与国务院参事王兆星、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欧阳卫民、中国银行行长王江、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副总经理李可东、北大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等行业内多位专家就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怎么看待风险?前所未有,辩证看待
瑞银集团首席合规和治理官Markus Ronner表示,当前我们面临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大,我们面临的挑战可能前所未有,至少我这一代人没见过。
国务院参事王兆星表示,金融风险形成原因不同,从内部看,主要是微观主体治理、风控失效带来的风险;从外部看,主要是整个金融周期变化所带来的经济巨大波动,以及类似疫情、气象地质灾害、贸易制裁、局部政治动乱等非金融因素带来的影响。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欧阳卫民认为,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风险。有些风险源于不可抗力,有些源于市场的变化,还有一些风险跟利益输送和管理水平有关。我们对风险要研究透、分析准,对症下药,冷静应对。
面临哪些风险?信用风险未来两三年需高度关注
中国银行行长王江认为,当前外部冲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际经贸关系在深度调整,包括国际经贸规则,全球的价值链、产业链在进行重塑和调整;二是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风险在加大,金融市场动荡不断加剧;三是在疫情反复下,全球经济的复苏前景不容乐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不断加大。
具体从金融业来看,北大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表示,当前金融业可以用高增长和高占比的“双高”格局来概括,而该格局与经济的总体发展,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一些背离。但是金融高增长和高占比的经济基础没有那么牢固。
从保险业来看,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副总经理李可东认为,新形势下保险业的风险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从负债端来看,一是部分保险机构,尤其是中小保险机构在业务增速放缓下很容易出现经营困难和产生风险;二是要关注部分机构饥不择食,承保质量差、风险高的业务带来自身的风险。
从资产端看,一是收益率下降的风险;二是信用风险。随着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社会整体信用风险水平会上升,容易造成保险资产投资的不良率上升。他强调,信用风险可能是未来两三年需要高度关注的一个风险。
如何防范和应对风险?一定要靠中国民营经济的力量
王兆星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和金融的恢复进程造成了突然的、巨大的破坏和冲击,甚至会造成整个经济的萎缩,进而引起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和2008年金融危机相比,这是一个不同的来源,不同的传导机制,所以应该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他还表示,打造和提升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才有抗风险的能力。从宏观来讲,要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的管理体系、货币政策体系,掌握更具有逆周期调节、防止金融泡沫这种经济巨大波动的能力。
欧阳卫民认为,化解金融风险,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谁造成了风险,而不是在细枝末节上斤斤计较。他强调,化解金融风险不仅仅是金融系统的事,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靠整个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配合和政府的支持。
董志勇强调,对于中国来说,化解风险一定要依靠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因为无民不富,无民不稳,无民不活,无民不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们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已经取得重大成效,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对此强调了五个方面:一是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二是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三是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四是金融违法犯罪受到严重打击;五是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顾志娟 胡萌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