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历史教训:人口红利是压低成本的必然结果,不是经济发展的原因

由 夏德才 发布于 财经

读过书但是没公德的人都秉持什么思想!

贵族时代:谁让你是贱民,没有血统还享有权利,呸!

结果封建改革废除血缘特权

封建时代:土地当初都分给各位了,自己不行卖土地为生,现在还想要回去,不要脸!

结果打土豪分田地

资本时代,每个人的机会都是相同的,你混得不好赖我,知不知道什么是公平

工人运动,建立专政

当代,没有工作是你的问题,别人怎么有?

结果呢?你会等到的!


效率超越公平,其最基本的现实表现便是40年的高速发展。这种高速发展使我们自豪,同也给我们带来其他国家所没有经历过的问题的集中体现。

在40年前,我们还在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究竟谁更优秀而烦恼不已,但是我们最终选择了与前30年截然不同的市场经济。其实在当时已经别无选择,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政府放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在这种结构转型当中,我们经历了长达40年的增量市场发展。

其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放开非公有制经济,经济结构的外围,形成多种增长点,以促进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值。从而引导旧的经济体制与经济现实协同发展。从而带动社会整个产业结构共同推进。改革是逐步过渡的,在改革当中,我们改变了自己的认知,也改变经济组织结构。


在经济变迁动力方面,中国也不断释放自己的潜力,经济逐步实现转轨。但是这40年时间里,我们更多的是关注经济供给方面的问题。可以说走在改革的前20年,我们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我们可以说,单纯的通过供给方向,依靠单纯的增长保证经济增长。之后20年,我们不得不越来越多地去思考经济质量及需求侧在经济当中所发挥的作用。

其实这并非飞机没单一问题,在前20年时间里,我们也一直跟着需求的变化,但是需求在当时十分薄弱,相比于提升需求周期漫长,提升生产能力是经济刺激便捷的方式。为了能够无障碍或者尽可能降低生产规模化的自立发展。我们不再压缩各种成本,其中给未来经济带来循环性发展的人力资本很大程度上被我们自己压缩的一干二净。


可以说,我们通常认为的在国际上的商品竞争力不是因为其质量,也不是因为其品牌。现在为止,我们依然有大部分的企业是通过贴牌儿套牌儿委托加工的形式,获取单薄的生产经营利润。可以想象,为了能够保证利润空间,各个企业在人力成本方面会出现怎样的变通,最终会伤害自己。

第一个时期是78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产业运行机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变。这似乎根本不需要任何技术,只要能够生产出来就可以完成当时的发展目标。到90年代中期,我们开始积极推进经济体制的转向,从九二年开始一直到九八年,我们一直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政策方面接近世界水准。取得西方国家的谅解,而在02年的时候进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90年代后期,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更多的是依靠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化的全球市场实现了自己产品的输出以及国际产业链的整合,成为了世界工厂。然而,人们要注意的是,我国之所以能够有近20年来飞速发展,并以有所谓的人口红利为荣其实并不光彩。

其实当下我们来看所有认为自己有人口红利的国家,其经济质量的发展水平都不高。而欧洲,日本等这些国家,他们的人口红利几乎根本没有,甚至面临严重的老龄化,少子化问题,但是他们的经济增长就能够保证国家正常经济政策,很多人认为就是因为他们的资本积累更高,有核心技术,但是这些东西并不能表现,真正能够体现这些国家发展的是在国际产业链当中的分工。

这种分工作基本的一点就是市场的地位。一个国家,不管你是什么样阶段的国家,只要能够被国际市场接纳。在未来至少20年的时间里都会发展。只是一些国家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国际认可,在价格方面尽可能压缩人力以后取世界市场竞争力,才会导致人力成本持续走低,才会凸显出人口红利,说白了,人口红利是压低人力成本而导致的必然结果,并不是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


若是在全球化市场飞速发展的年代里,所谓的人口红利确实能够给一个国家带来发展,但是一旦全球经济增长减缓,甚至因为突发性的问,题而招致全球化市场逆流。那么,人口红利越多的国家,其所受到的影响就越大,而并不是那些主动退群的英国,美国。他们虽然退群,但是他们的国际市场地位根本没有丝毫变化。

而过度吹嘘人口红利的国家则是在为了争夺世界贸易市场容量的方面占得先机,但是国内的需求则会成为问题,因为人工成本持续走低或者不见真正增长,全球逆流开始进行,各国更关注内需,本国所受到的伤害无疑是最大的。当下,我们已经隐隐然突显出了这方面的弊病。各国纷纷印钞并且保证市场流动性不会限于萧条。

但是,不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的一个窘境就是国内消费迟迟不见增长,甚至还有回落,陷入萧条的风险。一些统计数据很好看,但是我们现实的体验与此完全相反。可以说,在过去40年里,我们更多的是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劳动力和劳动阶层为了适应这种效率而提升自己的劳动生产率。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各种技术,进而实现充分就业。


在我们致力于拼搏奋斗的社会总体环境下绝对没有错,一个人生活的好坏,由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不努力的人为什么要用努力的人一样获得工资,社会福利呢。但一旦社会的总体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很难完全就没这种理论是对的。

首先,经济和社会的速度发展是促使劳动力自我革新的重大基础要素,双方之间要有一个动态平衡,然而问题是由于40年的快速发展,我们不允许有这种平衡。完全形成了生产方的市场,因为我们的人口众多,导致的结果就是有很多劳动力无法进入就业市场,充分就业,因为他们不具备快速生产发展而必要的劳动力。

他们的劳动力甚至已经落后,只能通过不充分就业——地摊,各种方式谋生。 其实,对于当下的社会环境而言,我们不得不思考保守主义在社会经济当中的突出地位,有的时候走的太快,我们不得不抬起头来看一看路,看一看有多少人掉队。有的时候发展并不能够直接决定社的就业问题。快速发展只是一个基础,它能够迅速做大蛋糕,但并不意味着新做出来的蛋糕与失去的蛋糕是等量级的。


也并不意味着因为失去蛋糕而丧失就业机会的人口可以恰好填补,或者进入到新蛋糕中,生活之间总有一种落差。 如果我们能够处理好这种落差,我们经济结构的转型将不再是问题。但是这种落差的解决是需要时间,是需要经济还是缓下来等一等社会问题的解决。其实社会发展的真相告诉我们,发达国家的工人,他们的劳动生产率虽然比我们高,但更多是技术上的,不是工人本身能力上的差距。

但是我们却过度的将技术科技上的差距推给的工人本身。所以觉得中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工资本就应该比发达国家更少。这种思想的错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我们对于就业市场对于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的思考。我们对于那些闲置的劳动力会恨铁不成钢,但是对于解决这个劳动力问题,我们却又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