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倪浩】美媒9日据美国白宫官员透露的信息报道,美国财政部正考虑以“国家安全”为由启动232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广泛用于机电产品马达及其他工业产品的进口钕磁铁,而美国钕磁铁的进口主要来自中国。
今年2月,美国总统拜登曾下令让联邦机构对半导体、稀土矿物质、电动汽车大容量电池、药品4种关键产品的供应链,进行为期100天的审查。6月8日递交给拜登的这份百日调查结果中,建议美国商务部评估是否根据 1962 年《贸易扩展法》第 232 条对钕磁铁展开调查。报告指出,钕磁铁在电机和其他设备中起着关键作用,对国防和民用工业用途都很重要。然而,美国这种关键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让人难忘的是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在上任不足百日时,就甩开了反补贴和反倾销等常规的贸易救济措施,以“国家安全”为由悍然启动了针对进口钢铁产品的232调查,随后又将调查扩展到进口铝材上,并在第二年的3月8日宣布,对中国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关税。当年4月1日中国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中止关税减让义务,并加征15%或25%的关税。中美之间关税之战拉开了帷幕。
232调查基于美国国内法律,通常的结果是对相关产品加征关税或者实施进口配额,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受到过广泛批评。1963年到1991年间,美国共发起21项232调查,均集中于冷战时期。但1995年WTO成立到2016年底,美国政府仅发起过两次232调查,均未采取相关措施。但推行“美国优先”战略的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上任不足半年,在2017年3月就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发起232调查。美国当时的作法遭到了中方的反对,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表示,美国232调查的调查结论毫无依据,与事实完全不符。各国向美出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并未损害美国家安全。王贺军指出,美国不应以“国家安全”为由,轻率地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再采取限制措施。因为“国家安全”范围十分广泛,缺乏统一界定,极易造成滥用。
不过,这次美国232调查的矛头指向了来自中国的稀土产品-钕磁铁。信息显示,钕磁铁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产品,例如硬盘、手机、耳机以及用电池供电的工具等。中国为钕磁铁产能大国,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钕磁铁总产量为17万吨左右,其中,中国钕铁硼产量约为15万吨左右,占比约为 90%。有业内人士告诉《环球时报》,中国是全球稀土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再加征关税也必须由中国进口,因此美国发起232调查的逻辑有一些混乱。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6月9日向《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美国现任政府在联合盟友共同对抗中国的战略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开始尝试与中国直接“接触”,实际上是回归特朗普时期的老路子。霍建国认为,特朗普时期对中国高度施压,大范围加征关税,以缩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或者改变与中国的产业分工格局,但这一企图以失败告终。因此,拜登政府沿袭特朗普老路子的做法,也难以取得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