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监管发布科创板做市商制度试点,降门槛传闻愈演愈烈,这也让市场资金追逐科创板股票,毕竟在市场热度起来时,20cm涨停也让投资者心驰神往。但是,毕竟投资者对科创板的熟悉程度不如主板,相对稳妥的方式还是通过科创板基金分享红利。
科创板行情反转还有待确认
科创板今年以来回撤幅度一度超过40%,短期确实有超跌反弹的需求。另外,当前科创50指数市盈率仅位于上市以来10%左右分位点,尚属不算贵的位置。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的流动性,长期以来因为参与的门槛较高,成交额和换手率都不是很高。
根据一季报,公募基金对科创板的配置仓位仅有5.4%,进入主动权益类基金前十大重仓的科创板股票占比仅有2.34%,仍处于低配状态。不过随着引入券商做市制度和“降门槛”传闻,5月30日至6月6日,科创板成交额放大超170%,在A股成交总额中的占比也由3.91%快速上行至7.74%,显示资金强烈进入意愿。
另外,7月开始,科创板将迎来三年解禁高峰,首批2000多亿大非解禁,6月开始至年内解禁规模达到8444亿。目前科创板是惟一既开放再融资又开放减持的政策试验田,放松了固定时间内可以减持有限股份的要求,转而鼓励一次性完成减持,相比一般股票解禁,科创板询价转让造成的股价波动更值得警惕。
此外,股价表现还是会回归公司业绩,2021年全年科创板营收增速39.7%、利润增速60.9%,今年一季度营收增速回归至26.1%、利润增速回归至9.1%。因此,对于科创板目前的反弹持续性不能过于乐观,解禁压力和业绩压力俱在。
高成长是公募基金选股主旋律
目前重点参与科创板的基金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伴随科创板成立的名称中带有“科创”的主题基金;另一类是如泰信鑫选、光大产业新动力等重仓科创板的普通主动权益基金。
在主动权益类基金对科创板参与力度不高的背景下,泰信鑫选前十大重仓中科创板股票7只、占比高达61.17%,这一比例甚至远高于科创板定开基金。当然,因为较高的科创板持仓,基金今年以来也遭遇了较大的回撤,即便在5月反弹后跌幅仍超20%,其重仓的恒玄科技今年以来几乎腰斩。
恒玄科技实际也是科创板股票的一个缩影,科创板上市公司中主要是医疗器械、半导体IC设计等细分板块公司,其所属音频芯片设计,2021年业绩高增几乎是半导体个股的重要标签,不过受疫情对物流影响以及淡季下游去库存困难,一季度恒玄科技业绩承压,营收同比下降1.18%、归母净利润下降71.78%,利润大幅低于预期是该股跌幅巨大的主因。但实际上,基金持仓的澜起科技、晶晨股份等半导体个股都属于“好且贵”的品种,业绩持续高增但估值同样高企,在一季度杀估值行情中自然不能幸免。
再看同期成立的科创板主题基金,这些基金虽然持仓多以科创板为主,但也大多按照分散化原则,行业集中度和个股仓位均不是很高。以博时科创板为例,除重仓思瑞浦、安集科技、复旦微电等半导体板块,对新能源、医疗设备、高端制造等板块也有配置,部分个股还是凭借自身盈利增长跑出独立行情。东威科技一季度营收增速20.59%,在疫情影响部分产品物流的情况下,其PCB电镀设备主业依然保持较好增长,相比泰信极致追求成长,博时等科创板主题基金也会关注于企业竞争优势、资产负债结构和现金流等指标,其持仓的个股大多数为技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细分行业龙头。
要注意的是,虽然一季度绝大部分公司的业绩拐点甚至出现了大幅低于预期的情况,但是相比彼时创业板的情况,科创板的业绩相对更加可靠。2013年后创业板业绩高增,仍在很大程度上依托大量的外延并购重组,但也随之形成了大量的商誉,并最终成为后来的业绩地雷,当前科创板高研发投入带来的业绩高速增长大概率更可持续。
(本文已刊发于6月11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本文源自红刊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