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3年半亏掉12亿,资本大鳄却竞相砸进30亿

由 汤生 发布于 财经

记者丨何己派 编辑丨谭璐

3年半里,一家公司累计亏掉12多亿元,部分业务毛利率为负,它却在9年里拿下8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达到30亿元。

一票明星投资机构前赴后继:腾讯、软银中国、经纬、高瓴……

这家公司叫“太美医疗”,2021年末,已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计划融资20亿元,冲刺A股医疗SaaS第一股。

各路资本,到底看重这家公司什么?

01

两年翻5倍,增收不增利

太美医疗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互联网+医疗”概念企业。公司产品分为三大类别:TrialOS医药研发协作平台、数字化解决方案、临床运营服务。

其中,数字化解决方案,即SaaS服务,是公司基石业务,包括独立影像评估解决方案、医药市场营销解决方案、药物警戒解决方案等。

SaaS产品贡献九成营收,主要走订阅模式,以账户数、产品类别、功能模块和使用时长进行定价,按年度或项目数来收取费用。

只看营收的话,太美医疗增长很快。2018年,它的收入不到6000万元,2020年增至3.02亿元,两年翻了5倍。

但它始终亏损,且连年扩大。

三年半时间,太美医疗净亏损累计超12亿元。该公司解释,短期内可能无法实现盈利。

钱都花到哪儿了?

按招股书所言,亏在高额的研发费用、股份支付费用及人工成本。

2018年-2020年,太美医疗管理费用占总营收的比重均在130%以上,即使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公司的管理费用率仍达到35%,大幅超过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值13%。

销售费用也值得关注,其销售费用率常年维持在30%以上,2018年达到50%,均高于可比公司的平均值。

与传统软件相比,SaaS产品采用订阅制收费而非项目制的一次性付款,公司在早期要投入更多营销成本以拓客,市场拓展的需求增加,销售费用高企。

02

赛道踩得好,资本很热闹

业务烧钱,连年亏损,资本却乐于向太美医疗输血。

它先后经历8轮融资,基本保持一年一轮融资的节奏,背后站着一票明星投资机构:腾讯、软银中国、经纬、高瓴……

资本看重的是这家公司的赛道。

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有两个硬核指标可以证明——研发管线产品数量和全球首发上市新药数量,中国对全球的贡献分别排在全球第二、全球第三。其中,第一项指标的贡献占比达到13.9%,这一数据在2015年只有4.1%。

于是,临床研究需求猛增,这要产业链参与方合作,过往有沟通效率不高等制约。医药企业愈发重视数字化手段,以提高临床研究执行效率及数据质量。

太美医疗这块做得早,SaaS方兴未艾时,它就较早开展药物警戒业务。

2018年,它就首批对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物警戒系统,隔年首批对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直报系统,承担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基础数据中心建设。

太美医疗也是对接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及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中国药物警戒系统提供商之一。

医药业数字解决方案专业性较强,通常客户要付出较高的学习成本和转移成本,产品替代性不高,在形成使用习惯后,倾向于长期使用同一产品,数据积累也会进一步降低竞品替代可能性。

这慢慢有了壁垒,又推新业务。

一开始,太美医疗只有单一的临床研究软件,初期的主要方向,是提供临床研究的SaaS 产品。

而后,太美医疗逐渐拓展版图,2016年开始做药物警戒业务,2017年切入医学影像市场,2019年初通过收购进入医药营销领域。

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生命科学研发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厂商中,前五大厂商的市场份额合计 37.7%,太美医疗市场份额为14.5%。

03

上市非坦途,逆袭不容易

冲击A股医疗SaaS第一股,太美医疗面前有不少坎。

太美医疗2020年营收3.03亿元,低于5亿元。

根据《科创板上市规则》,它只能选择“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0亿元”的上市标准。招股书提到,“若公司初步询价后计算出的发行后总市值低于100亿元,则存在发行被中止的风险。”

医疗SaaS的故事也没那么好讲。

于同行类比,医渡科技与太美医疗同属医疗SaaS行业,业务相近,且都处于相对早期发展阶段,2021年初赴港上市,2月17日收盘市值大概是105亿。

对比上一财年的半年报收入,一个5.02亿,一个1.88亿,医渡是太美科技的2.6倍。

太美医疗成立时间较短,对比国外领先医药数字化厂商,也有一定的差距。

医药行业全球化属性较强,大型跨国制药企业多受制于全球集中采购,使用ArisG、Argus等国外厂商产品,太美医疗专注国内,大蛋糕吃不到。

它的客户以国内药企和中小跨国药企为主。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有限,就限制了客单价的提升。

前路坎坷,好在赛道空间广阔。

太美医疗创始人赵璐在2021年有过一个判断,再过5-10年,国内创新药会在市场占据绝对大头。

中国2021年医药处方大概1.5万亿,若10年后翻一倍变成3万亿的市场空间,仿制药可能降低到只有1万亿,甚至是七八千亿,原研新药则会有十几倍的增长空间。

这些药物的研发经费,在未来10年里可能花掉上万亿。

“如果我们能提供一个全数字化运营平台,提供一个基于数字的医药研发模式来取代传统的医药研发模式,从中能切分的市场蛋糕,应该是以千亿来计算的。”赵璐说。

总之,好故事都是这么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