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牙膏第一股”两面针,终于结束了长达14年亏损的悲惨历程。
根据两面针披露2020年报,公司实现营收6.85亿元,同比下降42.24%。虽然营收下滑,但净利润同比增长107.81%至5800.63万元,扣非净利润为90.21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两面针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于1978年研发出中国第一支中药牙膏。
彼时,两面针的牙膏全面覆盖低中高各个档次,是中国牙膏行业航之无愧的王者,即便外资日化巨头进军中国市场,两面针也长期位居前三甲,在本土品牌中排名第一。
然而好景不长,2004年,两面针顶着“牙膏第一股”的光环登陆资本市场,却遭遇“上市即高峰”的尴尬。
两面针陷入业绩大倒退,在2006-2019年,公司连续14年扣非净利润为负。在这期间,两面针不得不依靠补助、分红甚至变卖资产保业绩。
2017年,两面针还曾抛售了一家盈利尚可的子公司——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但即便如此,公司也没能实现扭亏为盈。
从销量第一到变卖资产,曾被称为“最牛国货牙膏”的两面针,为何会沦落到这一境地?
在笔者看来,主要是此前的多元化发展,加之牙膏主业不振,导致公司陷入业绩泥潭。
2004年,云南白药牙膏“杀”入牙膏领域,凭借着中草药、高端市场等精准的定位,俘获大批消费者。而面对外资日化巨头的冲击,两面针不仅没有愈战愈勇,反而退避三舍走多元化路线。
短短几年间,两面针开拓出医药、房地产、纸品等多条战线。
事实证明,两面针玩不转多元化,多元化业务未能崛起,反而成了核心业务的拖累,同时让两面针牙膏错失了发展良机。
2013年,两面针董事长钟春彬上任,重心回归牙膏主业,并推动品牌升级。
但由于两面针推出的高端牙膏与过往产品定位雷同,销售远不如如期,再加上酒店产品线战略,两面针的品牌形象再也无法与高端挂钩。
在2020年两面针结束亏损,实现主营业务盈利,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两面针迷途知返,在2019年将纸品公司、房开公司这两项长期亏损的资产转让。
鉴于目前在牙膏市场,佳洁士、中华、高露洁等外资品牌占领了大部分货架,笔者认为,两面针实现盈利虽可喜可贺,但想要重回辉煌却并不容易。
文/有鱼 审核/子扬 校正/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