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回归常态的货币政策将更凸显精准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张莫)日前召开的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再次定调今年货币政策,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这八字方针?《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专访了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

  董希淼表示,总体而言,2021年货币政策仍然保持稳健,关键词是“正常”。所谓的正常,即“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有三层含义:一是更加关注宏观杠杆率;二是不会快速紧缩信用;三是突出“跨周期调控”。现在看来,今年经济增速会恢复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1年中国增速将达到7.9%。而货币政策也将和经济恢复进度和程度相挂钩。因此,在总量上,将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流动性将保持在合理水平。

  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我国出台了较多的临时性、阶段性措施。随着近期部分经济指标向好,2021年这些措施如何进行调整、下一步是否还会降准、降息备受市场关注。对此,董希淼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宏观政策“不急转弯”。此前央行相关人士也在发布会上表态称“当前利率水平是合适的”、“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都不高”。由此看来,短期内,降息和降准的概率在下降。1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连续9个月保持不变,也反映贷款利率下行的空间有限。2020年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圆满完成,2021年不具备继续大幅度让利的条件。但是,金融管理部门仍将继续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董希淼还说,不论是公开市场操作,还是各类借贷便利,央行近年来已经应用得非常频繁。“今年,央行还会继续综合运用这些不同期限的工具,长短结合,量价并举,来调节市场流动性和利率水平。”他说。同时,央行还注重货币政策传导,深化LPR改革,以LPR为核心推动市场利率体系建设;疏通传导机制,提高传导效率,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

  2021年货币政策的另一关键词是“精准”。“今年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坚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这八字方针,‘精准’将是今年货币政策更为凸显的特点。要更多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流动性更加精准地滴灌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支持。”董希淼说。

  “精准”体现在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他说,在经济恢复的态势还不十分稳固等情况下,央行强调延续实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而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这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3月之后,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否延续,要看经济恢复情况而定。

  “精准”也体现在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上。近期,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分五档设定房地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董希淼说,加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符合近年来“房住不炒”的调控主基调,也有助于推动金融资源进一步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在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同时,央行也明确要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这也体现了房地产金融管理制度设计上的另一层‘精准’。”他说,加强房地产的金融调控与支持住房租赁并不矛盾,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金融支持必不可少。以住房租赁信贷业务为例,这类产品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部分“租金贷”产品不够成熟,其运营模式在实际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但是不能以此来否定金融对住房租赁市场的支持。(完)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73 字。

转载请注明: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回归常态的货币政策将更凸显精准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