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爆涨”:动力电池“牛”转乾坤

订单“爆涨”:动力电池“牛”转乾坤

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回暖,动力电池企业订单暴增。受益于此,碳酸锂、磷酸铁锂等原材料价格也持续上涨。“这主要是受新能源车需求大增所致。”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如是说。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复苏的带动下,2020年全年动力电池装机63.6GWH,已回到正增长通道。机构预测,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能达到200万辆,电动自行车销量要达到6000万辆。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超9000家动力电池相关企业,2020年我国共新增超过1500家动力电池相关企业。

刀片电池重庆横空出世

“现在,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车品牌,都在和我们探讨基于刀片电池技术的合作方案。”前不久,比亚迪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说。

比亚迪在西南地区布局的最大项目——比亚迪璧山2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于2019年3月底建成投产。当前,重庆璧山区正一手抓研发创新、一手抓补链成群,通过比亚迪璧山项目,着力构建新能源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布局,打造中西部新能源产业高地。

记者从璧山区政府了解到,作为全球首个刀片电池工厂,弗迪电池破解了困扰大家已久的动力电池安全桎梏,突破了磷酸铁锂电池的续航短板。“高标准的工艺和程序,更主要来源于刀片电池工厂工业4.0级别的制造、管理系统。”弗迪电池公司副总经理孙华军介绍说。

璧山区区长秦文敏告诉记者,璧山正依托比亚迪、康佳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新能源汽车和光电信息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并规划750亩土地建设比亚迪配套企业产业园。疫情期间,也没有停止与全国51家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企业“屏对屏”视频连线,开展“云招商”。

创新与技术之争仍将持续

新年伊始,蔚来、上汽智己、广汽埃安等均宣布,推出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的新能源车。由此观之,续航里程确是电动汽车用户的“痛点”,但自从三元锂电池异军突起后,这个“痛点”不再,但暴露了更大的隐患——由于三元锂电池“天生的热稳定性差”,近年来多有电动汽车自燃事故发生。

因此,续航里程是电动汽车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上述三家车企都采用了不同的电池技术,从技术上来看皆是较为先进的,都是基于现有技术对动力电池充电效率、储能效率的改善方案。

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者除了“里程焦虑”问题,更看重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其成本高低更决定了市场的可接受度。续航里程的增加既可以依靠电池电量密度比的提升,也可以借助车辆电池装载量的增加,但能量密度比的提升会对电池安全提出更大挑战,电池装载量的增加则会加大电池成本。而当前广为争议的根源问题是,很多车企都在标榜续航里程,但对安全问题、成本问题却很少提及。

电池回收或成千亿元新蓝海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我国动力电池退役将渐成规模,回收处理紧迫性凸显。

中国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韦洪莲近日表示,到2020年,中国退役锂电池累计约为20万吨。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73万吨,其中70%可梯次利用,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2025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将产生35万吨废旧动力电池。如果这规模巨大的35万吨动力电池不能得到妥善处理,那么它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以说不亚于汽车尾气。

随着国内退役动力电池数量的剧增,面对其待挖掘的巨大价值,国内有志于此的企业纷纷开始了各自的“淘金”之路。目前来看,参与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国内“正规军”多为第三方回收企业,其中布局较早的有格林美、华友钴业、天奇股份等。

尽管我国动力锂电池回收产业链正加速形成,但依然面临着政策法规支撑力和约束力不够、回收体系相对混乱和回收成本高企等挑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业内专家建议,加快建立可全程监控的良性回收体系,同时建立相应处罚机制,避免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

就在2020年12月,业内翘首企盼的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及相关公告管理办法规定的第二批企业“白名单”揭晓,国内动力电池回收“正规军”的数量由第一批的5家扩编到了22家。

以2021~2025年为测算时间段,我国电池回收市场价值合计已超过500亿元。十年后,即2030年,我国退役电池的回收利用市场的“千亿蓝海”就将降临。毫无疑问,未来这一市场十分巨大,一些嗅觉灵敏的企业已开始抢占先机。

李国

【编辑:苏亦瑜】

<script>window.FWBATH=1;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68 字。

转载请注明: 订单“爆涨”:动力电池“牛”转乾坤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