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PPI再创新高,中国如何应对通胀压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6月1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 李若一)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再创新高。在美欧“大水漫灌”引起的通货膨胀等外部压力下,中国该如何应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今天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作出回应。
今年以来,随着国际疫情形势总体改善,特别是由于疫苗接种的扩大,再加上部分发达经济体财政金融强刺激政策,美欧发达经济体通胀呈现上升趋势。5月份,美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其中核心CPI上涨3.8%;欧元区CPI同比上涨了2%,均创近期新高。
美欧多国采取的“大水漫灌”政策产生的影响,也传导给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反映到中国市场上,就是许多大宗商品纷纷涨价。5月份,PPI同比上涨9.0%,涨幅比4月份扩大2.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6%。有机构预测称,今年中国经济的CPI上涨呈扩大趋势,年末可能超过3%。
来自外部的通胀压力,也考验着中国经济的韧性。中国将会怎么应对?付凌晖表示,受经济周期、经济结构和宏观政策等因素影响,各国价格变化并不完全同步,我国仍有较好条件保持物价稳定。
付凌晖说,从供求关系来看,当前供求基本面并不支持价格的大幅上涨。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于恢复之中,主要需求指标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从供给端来看,生产供给保持较快增长。
其次,从结构因素来看,食品价格方面,我国的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主要农产品供应比较充足,食品价格保持稳定有较好的条件。工业消费品方面,尽管上游行业的工业品价格涨幅比较高,但是由于下游工业消费品供给能力比较充足,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价格向消费品传导有限,这些都有利于价格保持稳定。
付凌晖还强调,从政策因素来看,目前中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没有使用“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政策,也有利于价格稳定。同时,相关部门还加大保供稳价的力度,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促进价格的总体稳定。
不过他也指出,要看到近期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PPI涨幅明显扩大,原材料部分领域的价格较快上涨也确实要引起重视,要加强市场调节,缓解企业的成本压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