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济南,记者 方彦博)讯,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和限塑令的实施,传统塑料开始逐步淡出市场,可降解材料需求快速增长,产品持续供不应求。山东某资深产业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凭借在低碳和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可降解材料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其中,以PLA(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降解材料有望凭借在降解速度、行业门槛和生产工艺上的优势率先破局。”
财联社记者综合采访了多家上市公司获悉,当前PLA需求火爆,在现阶段供不应求的情况下,PLA的市场价格一路走高,还一料难求。目前,PLA市场价格已涨至4万元/吨,分析人士预计,PLA产品价格在短期内仍将维持高位。
此外,前述产业人士表示,由于PLA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特别是上游原料丙交酯的合成技术尚缺少有效的工业化解决方案情况下,能够打通PLA全产业链技术的企业有望分享更多的产业红利。
PLA材料需求火爆
聚乳酸(PLA)又称聚丙交酯。是一种以乳酸为单体脱水聚合生成的新型生物基材料,其具有的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热稳定性、抗溶剂性和易加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包装及餐具、医疗及个护、薄膜制品等领域。
当前,全球可降解塑料需求增长迅速,随着全球“限塑”、“禁塑”的落地,预计2021-2025年将会有超1000万吨塑料制品被可降解材料替代。
PLA 作为重要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品种,其在性能、成本和产业规模上都具有明显优势,是目前产业化最成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成本最低的生物基降解塑料。分析人士预测,至2025年,全球聚乳酸的需求量有望超过120万吨,我国作为聚乳酸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至2025年国内PLA需求量有望达到50万吨以上。
在供给端,截至2020年,全球PLA产能约39万吨,其中美国Nature Works是全球最大的聚乳酸生产企业,拥有聚乳酸年产能16万吨,约占全球总产能的41%。而我国聚乳酸的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生产线规模较小,部分需求依靠进口满足。国家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PLA的进口量达2.5万吨以上。
企业积极扩产
火爆的市场行情也引得一些玉米深加工和生物化工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了PLA这一蓝海市场。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经营范围中包含“聚乳酸”的在业/续存企业共198家,近1年内新增37家,同比增长近20%。而上市公司对于PLA项目的投资热情也极为高涨。
日前,国内EVA行业龙头联泓新科(003022.SZ)发布公告,将对江西科院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增资1.5亿元,持有江西科院42.86%的股权。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对江西科院的增资将实现公司在生物可降解材料领域的布局,为公司后续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悉,江西科院主要从事PLA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规划在2025年前分两期建设“13万吨/年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全产业链项目”,其中一期3万吨/年,预计于2023年投产,二期10万吨/年,预计于2025年投产。
会通股份(688219.SH)也在今年4月与安徽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肥朗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投资设立项目公司的方式开展年产35万吨聚乳酸项目。其中,一期项目投资约20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PLA项目,建设周期3年,二期项目将继续建设年产30万吨PLA项目。
回收龙头格林美(002340.SZ)近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建设3万吨/年可降解塑料项目,产品主要以PLA和PBAT为主,应用于吹膜注塑吸塑等领域。
中粮科技(000930.SZ)下属联营公司吉林中粮生物材料有限公司PLA产线已实现量产,产线设计聚乳酸原料和制品年产能约3万吨。
国内乳酸龙头金丹科技(300829.SZ)现有1000吨聚乳酸小试产线。根据公告,公司规划有年产1万吨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截至一季度末,该项目尚未开工建设。
此外,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丰原泰富聚乳酸有限公司、浙江友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同邦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均规划有PLA新建产能,分析人士预计,到2025年,国内PLA年产量或将达到60万吨。
掌握丙交酯生产技术企业或将充分获利
目前,通过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得聚乳酸是PLA生产的主流工艺,其技术壁垒也主要在于PLA原料丙交酯的合成。而全球仅有荷兰Corbion-Purac公司、美国Nature Works公司、浙江海正掌握丙交酯的生产技术。
“由于丙交酯的工艺壁垒极高,少数能够生产丙交酯的企业也基本都是自产自用,这让丙交酯成为了制约PLA生产企业盈利水平的关键环节”,前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不少国内企业也在通过自主研发或技术引进的方式打通乳酸-丙交酯-聚乳酸的产业链,在未来的PLA行业中,能够掌握丙交酯技术的企业将会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从而分享更多的产业红利。”
记者了解到,除浙江海正外,金丹科技重点布局了乳酸-丙交酯-聚乳酸产业链,目前拥有500吨丙交酯和中试产线,公司在建1万吨丙交酯产线已于上月开始试运行。公司表示,丙交酯项目不存在无法攻克的障碍或者困难,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方可进行量产,但也不排除未来仍有需要优化改进之处。
东北证券预计,随着公司市场逐步拓宽,以及在建项目的投产,金丹科技2021年营收和净利润有望达到14.61亿元和2.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3%和83.9%。
中粮科技也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掌握了PLA全产业链生产工艺和加工技术,万吨级丙交酯项目也正在稳步推进。天风证券预计,2021年,中粮科技有望实现营收271.93亿元,净利润11.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6%和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