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追着投资,宣布不卖燃油车,比亚迪的掌门人凭啥这么硬气?
2003年1月,比亚迪突然宣布控股秦川汽车公司,杀入汽车行业。
当时的比亚迪,已是世界第二大电池制造商,突然转行,直接导致公司股票暴跌,27亿市值瞬间蒸发。
就在谁都认为比亚迪是在作死时,比亚迪首款小型轿车F3却在济南高调上市,并一举成为当年产量增幅、销量增幅及小型轿车全国销售三冠王。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竟连续六年登上全球汽车行业最具价值的中国汽车品牌榜首。
2008年,更受到巴菲特青睐,以18亿港元认购比亚迪10%的股份,直接将王传福推向了人生巅峰,他也被巴菲特称为“真正的明星”。
从草根逆袭成为一代掌门人,他的励志故事也开始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
嗅觉敏锐,一骑绝尘
1987年,大学毕业的王传福,被保送至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专攻电池专业。
他的导师是我国著名专家李国勋。
对于这个成绩优秀又勤奋好学的学生,李国勋自然是倾囊相授,并且在王传福研究生毕业前,将他力荐到了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301室工作,主持碱性镍铬镍氢二次充电电池的课题研究。
王传福也不负导师厚望,先后突破了电池电极的利用效率和电池容量的技术瓶颈,其学术论文更是被全球各地学术刊物广泛转载。
当时,国内掀起了留学潮,很多同学都选择出国留学“镀金”,而唯有王传福是人间清醒。
他婉拒了同学的邀请,对学院给他公费留学的名额无动于衷,在王传福心里:
他的根在中国,事业也在中国,他要留在祖国,报效国家。
之后,能力出众的王传福一路披荆斩棘,26岁时被破格提拔为处级干部。1993年,已成为研究所在深圳设立的比格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
然而,身处充满机遇的深圳,虽做着别人渴望不及的国企高管,王传福的心却开始蠢蠢欲动。
恰好此时,日本突然对外宣称不再制造传统的镍镉电池,而将大力发展环保电池。这对于王传福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国内镍镉电池市场出现了巨大空缺,电池行业出身的王传福深知机会稍纵即逝,当即放下仕途,从表哥吕向阳手里借到250万元,毅然下海创立了比亚迪公司。
从此,一骑绝尘,比亚迪在电池行业成就了无数个传奇。
但是,王传福的野心却绝不止于此,在他事业辉煌时,又做出了一个惊掉人下巴的决定。
2003年1月,比亚迪正式控股秦川汽车公司。
当时的比亚迪已经通过十年时间,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电池制造企业,突然转行做汽车,业内都在疯传:“王传福是不是疯了?”
而王传福的这一举动,直接导致比亚迪股票暴跌21%,市值更是直接蒸发了27亿。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是在这样举步维艰的境况下,仅仅两年之后,比亚迪便在济南成功上市了一款名为F3的小型轿车,再次引起轰动。
之后,这款F3轿车更是一举拿下2006年国内第一季度的“三冠王”,即产量增幅冠军、销量增幅冠军及小型轿车全国销售冠军。
然而,F3轿车的出名远不仅于此。
汶川大地震时,王传福除了捐款1000万,当听闻救援全部是山路,大型吊车无法进入灾区,急需千斤顶时,他二话不说直接下令停产F3,把从新车上拆下来的1000多个千斤顶全部送到了灾区。
如此一来,更是让王传福和他的汽车名声大噪。
此后,王传福开始致力于中国新能源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连续六年登上全球汽车行业最具价值的中国汽车品牌榜首。
2008年,巴菲特以18亿港元认购比亚迪10%的股份,更是将王传福推向了人生巅峰,他也被巴菲特称为“真正的明星”。
其实,最初的他只是一个农家孩子,也有过无数的心酸和坎坷。
赤贫之家,患难与共
1966年2月15日,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的普通农民家庭,在他之前,家中已经有一个哥哥和五个姐姐。
父亲是一名木工手艺人,凭借自己精湛的手艺养活着整个家庭,母亲则是一名纯朴的农家妇女,在家相夫教子。
温馨的原生家庭涵养了王传福自信和乐观的性格,这也让他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惧困难,积极向上。
然而,美好的生活在他13岁那年,戛然而止。
父亲因受病痛折磨多年,始终未愈,丢下一大家子老婆孩子怆然离世,从此,好光景一去不复返。
虽然善良的母亲支撑起了整个家庭,但那个年代,女人赚钱很不容易,何况拉扯着几个儿女。
看此情景,不忍母亲太过劳累的哥哥王传方,主动放弃学业,开始赚钱养家,和母亲共同担起抚养弟弟妹妹的责任。
但即便在这样艰难的境况下,母亲都从来没有想过让王传福放弃上学,并且时时教导他:“读书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
王传福牢牢记着母亲的话,在学习上异常刻苦,丝毫不敢辜负母亲和哥哥对他的期望,他深知,此时年幼的他,唯有努力学习才能报答亲人。
也是在那个时候,他养成了不服输的性格,不管做什么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这个性格也伴随了他的一生,为他日后做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在他初中即将毕业时,灾难再一次降临到了这个家庭。
勤劳善良的母亲也不幸因病去世,此时姐姐们陆续出嫁,妹妹寄养她人,家里只剩哥哥和王传福。
没有父母的家,似乎就不能称之为家。
但是,长兄如父,守着父母唯一留下来的四间茅草屋,哥哥王传方毅然一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并且嘱咐王传福:“生活再难,哥哥也一定不让你辍学!”
哥哥从未给王传福压力,但是,面对一次又一次家庭的变故,王传福的性格越来越内敛,强烈的孤独感充斥着整个身体。
看着哥哥拼命地为他赚学费,维持家庭生计,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早早完成学业,赚钱养家。
他本想考个中专,早点毕业分配参加工作,补贴家用,但是哥哥死活不同意,父亲的遗愿也是让他进高中上大学,有更好的发展。
从此,他两耳不闻窗外事,更是一门心思读书。
直到有个女人走进了这个贫穷的家庭,他们的生活才不再那么单调。
而王传福当时也不会想到,这个女人,竟成了日后一生都要感激的贵人。
长嫂如母 至亲之人
这个女人叫张菊秀,是王传福的大嫂。
同是无为县人,张菊秀十分了解王传方的为人,认为他诚实可靠、吃苦耐劳,值得托付终身。
于是,在王家最困难的时候,这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子,不顾众人劝阻,毅然踏进了王家的大门。
虽然进门之前就知道王家贫穷,大嫂没想到,家里穷到连柴米油盐都要细打算的地步。
这还不算什么,最沉重的负担是王传福的学费。
高中不是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书本费都得从家里拿钱。
而且上高中后,王传福就住校了,又多了住宿费和生活费,每周嫂子都从拮据的生活费里抠出10块给他,尽管不多,但也勉强够王传福的学校生活。
可是有一次,因为工钱还没结,家里连10块也拿不出来了,急得大嫂都快哭了。
王传福看此情景,不忍心再给哥哥的小家庭添麻烦,就对嫂子说:“学我不上了,回家和哥哥一起打工赚钱。”
大嫂当时就不高兴了,那是进王家第一次发脾气:“学,必须上,再难,有我和你哥顶着,不用你操心,你在家等着,我今天就是借也要给你带钱上学。”
于是整个上午,嫂子东家进西家出,借遍了村里大多数人家,嫂子是那么爱面子的人,竟然拉下脸去借钱,王传福感动地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嫂子却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1983年,王传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主修冶金物理化学。
临上学前,哥哥嫂子把家里最值钱的手表送给了王传福,还把家里所有的新的用品给王传福大包小包带好,告诉他一定不要操心家里,去学校要好好学习。
在哥嫂的观念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才是改变王传福一生命运的机会。
从那时候起,王传福知道,只有出人头地才能给哥哥嫂子带来新的生活,才有机会让他们摆脱贫困,于是学习更加刻苦。
开学第二年,又没学费了,嫂子偷偷地把从娘家带来的首饰全部典当了。
嫂子不放心从来没离过家的小叔子独自念书,又决定举家迁往中南工业大学所在的城市长沙去陪读。
哥嫂在学校门口支起了早点铺子,每天起早贪黑赚辛苦钱,除了解决家庭生活,更多的钱花在了王传福身上。
嫂子经常对他说:“不怕,就是砸锅卖铁,哥嫂都会把你供出来,咱家出个大学生不容易,你能出人头地,我和你哥就没白供你。”
哥嫂把他们最好的年华都给了这个家庭。
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至亲之人,支撑着他的学业,才让王传福日后有机会一路披荆斩棘,成为如今坐拥千亿的企业老总。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如今的哥嫂,都在比亚迪核心管理层工作,生活富足优渥,再也不用为钱发愁。
而王传福在对门给嫂子买了房子,一家人仍然住在一个屋檐下,互相照应、其乐融融。
从白手起家,到坐拥千亿,王传福也曾经历过无数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也曾灰心丧气彷徨过,是朴实无华的哥嫂,用无私的爱教会他坚强和坚持,还有感恩。
如今,经过多年不懈地努力,比亚迪终于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帝国的新王者。
他的新能源汽车正以环保节能的优势,不断走进人们的生活。
正如日本经济学家稻盛和夫所说:如果经营者是利他的,则眼前会一片清晰。
是的,王传福怀揣一个让清洁能源改变世界的梦想,并始终走在积极践行的路上,积山为土,积水为海,相信世界也终将会以美好的姿态回馈这样努力的人。
. END .
【文| 姬维珊】
【编辑| 剩草】
【排版 | 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