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承压三年,最新财报透露了哪些亮点?
3 月 28 日,华为发布了 2021 年年度财报。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和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出席了此次年度报告发布会。
2021 年经过审计师审计以后,华为实现了收入 6368 亿人民币,同比下滑 28.6%;实现净利润 1137 亿人民币,同比上升 75.9%,经营性现金流 597 亿人民币,同比上一年提升了 69.4%。同时,华为资产负债率是 57.8%,相比上一年下降了 4.5%。同时可以看到,华为的经营性现金流实现 597 亿人民币,相比去年提升了 69.4%。保持了非常良好的现金收入比,整体财务结构的韧性和弹性都在加强。
持续高研发投入打造竞争力
“华为公司的真正价值在于,长期在研发上的投资,所沉淀和积累起来的研发能力、研发队伍、研发平台,这才是华为公司构建长期、持续竞争力的核心。” 发布会现场,孟晚舟掷地有声地表示,无论公司的利润高低,都坚持以收入作为基准进行研发投入。
从 2012 年到 2021 年近十年的研发投入的数据可以看到,在 2013 年,华为研发投入占整个收入规模的占比是 13.2%,到 2021 年,华为研发投入 1427 亿元,在整个收入规模的占比已经达到了 22.4%。
根据 “欧盟 2021 工业研发记分牌” 数据,华为研发投入全球第二。华为是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 4.5 万余族(超 11 万件),90% 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 10.7 万名,约占公司总人数 54.8%。
孟晚舟表示:“我们的队伍在这三年更加团结,我们的策略也在这三年中变得更加明确,面向未来,我们依然会加大在人才研发领域的投入,我们会通过技术强度和人才浓度来保证持续创新能力。”
硬件受制软件来扛
华为在 5G 芯片等关键产品被美国制裁后,手机业务一落千丈,于是开始拿出此前酝酿的系统来统合各种终端设备,并努力营造属于自己的全方位生态体系。目前最亮眼的是鸿蒙和欧拉两个系统。其中,鸿蒙系统应用于智能终端、物联网终端、工业终端;而欧拉系统主要应用于服务器、边缘计算、云计算、嵌入式等各种形态设备,支持多样性计算,致力于提供安全、稳定、易用的操作系统,覆盖从 IT、CT 到 OT 数字基础设施全场景。
早在 2021 年 11 月,欧拉和鸿蒙便已实现内核技术共享,华为未来计划将鸿蒙的分布式软总线能力移植到欧拉,让搭载欧拉操作系统的设备可以自动识别和连接鸿蒙终端。华为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曾表示,“在工业场景中,欧拉和鸿蒙可以有更多协同,欧拉适用于高可靠性、强确定性的工业设备;鸿蒙适用于强交互性的工业终端,欧拉和鸿蒙对接可以更好地提供全栈式工业场景化解决方案。”
华为方面表示,已有 2.2 亿台华为设备搭载鸿蒙系统,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与此同时,HarmonyOS Connect 已有 1900 多家生态合作伙伴,鸿蒙智联认证产品种类超过 4500 个。此外,在过去的一年中,还有超过 800 万开发者采用华为开放的平台、开源的软件及丰富的开发工具,探索新的商业场景和商业模式。
云计算业务挑大梁
以 5G、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 “新基建” 战略,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国家战略,各企业也在努力跟进,面向所见的未来,打造自己的 “新基建”。华为云在 2021 年的答卷较为喜人,收入为 201 亿元,同比 2020 年增长 34%,在全球排名第五,在中国排名第二。
在云计算市场,华为是一个典型的后来者。2017 年,在当年的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宣布华为成立云 BU 部门,意味着华为正式进军云计算领域。彼时,阿里云已成立八年并凭借先发优势拨得头筹,占领国内绝大部分市场,腾讯和百度也因自身的互联网流量红利占据一席之地,这三家企业共包揽了中国云计算市场超七成份额,迟到的华为并不被看好。
2019 年,为满足智能世界对计算多样性的需求,华为首次发布了 “鲲鹏+昇腾” 的计算战略,“有所为、有所不为” 的商业策略,并且构建开放的计算产业生态。为配合计算战略的推进,华为还整合了存储、计算及云服务相关组织,成立了云与计算 BG。
华为没有选择跟在 SaaS 端的具有流量和用户优势的阿里、腾讯这样企业直面竞争,而是把把政务云作为切口。恰逢新基建下工业用云量飙升,华为在云计算市场后来居上。
2021 年 4 月,华为取消云与计算 BG,更名为 “Cloud BU”,直接向 ICT 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汇报。此举措说明华为对云业务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大,意味着华为将会整合内部的云业务,实现终端云、车云、ICT 云等各种云的协同,这凸显了华为从硬件设备商转型云服务商的决心。
Canalys 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报告显示,华为云的市场份额在 2021 年第一季度为 14.1%,第二季度为 15.5%,第三季度又提升至 16.2%,连续 3 个季度排名中国公有云市场第二,超越了腾讯云。
汽车相关业务还在观望期
智能汽车部件业务作为华为的长期战略机会点,投入巨大。2021 年 4 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总裁王军曾表示,2021 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投资达到 10 亿美元,研发团队达到 5000 人的规模,其中自动驾驶超过 2000 人。
从业务成果上看,华为智能汽车部件业务已上市 30 多款智能汽车零部件;2021 年发布 Harmony OS 智能座舱、4D 成像雷达、MDC 810、“华为八爪鱼” 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和智能热管理系统等多个创新解决方案。
今年 1 月,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单元 CEO 余承东在一次采访中表示,2022 年华为将挑战年销量 30 万辆汽车的销售目标,合作车企一年的销售额将达到 1000 亿元。
对于备受市场关注的华为 “造车” 一事,郭平在发布会现场重申:“华为 ‘不造车’,华为是将 30 多年积累的 ICT 能力与汽车行业深度融合,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 一直以来,华为内部关于 “是否造车” 摇摆不定,但是随着华为和赛力斯深度合作的车型问世,大家普遍认为汽车 BU 负责人余承东想要通过 “卖车” 来 “弥补手机业务销量” 的想法或许不是空穴来风。但是此举是否经得起考验,还要看最终的销量。
最后,正如郭平所言,华为面临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2022 年还要继续求生存、谋发展”,然而 “华为的问题不是靠节衣缩食来解决的,我们还会继续保持压强式投入。华为要进行系统架构的优化、软件性能的提升和理论的探索,同时通过解决技术和工艺的难题,构建一个高度可信、可靠的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