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征信江湖混战(一):山寨征信机构“清场”进行时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手头紧寻求贷款,但钱没贷成,一注册登录、填写个人资料和银行卡号后,就被机构以个人信用报告费为由反被扣了款?
这背后少不了山寨征信机构作祟。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仍有数家山寨征信机构,违规提供个人信用报告,并以此谋取不法利益。不过可喜的是,随着征信监管的不断强化,以及违规行为被持续曝光,2022年以来,陆续出现山寨征信机构注销退场,肃清“劣币”箭在弦上……
开启“清场”
继2021年8月北京商报记者揭露“有不少消费者在寻求贷款时,被一家名为速查征信山寨征信公司‘下了套’,银行卡被强制扣除了395元的个人报告产品费用”后,2月16日,有读者向记者反映,被曝光后该山寨公司迅速变更名称和经营业务,且在近日内已经申请注销。
速查征信全称为速查征信服务(海南)有限公司,在2021年8月被曝光后,该公司迅速将名称变更为海南速查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速查查”),同时,工商信息中经营范围也删除了“企业及个人信用的征集、评定、评估服务,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服务、企业及个人征信业务、信用调查,采集、调查、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信用信息登记,信用查询,信用咨询、信用信息记录(报告)、发布,信用评分、信用评估,信用评级,商业信用管理,代理信用修复业务”等措辞。
不过,变更信息并未改变注销的结局。2月7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速查查简易注销获得核准。目前,该公司已处于注销状态。
对此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尝试联系速查查采访,但拨打其公开披露的电话未有人接听,且发送的邮件也未有回应。
与此同时,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速查查,还有多家山寨征信机构也开启“清场”模式。例如同样注册在海南的秒查征信公司,因决议解散,拟向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目前正在进行债权人公告。此外,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还有一家名为查查征信的公司,目前也已经处于注销状态。
多位消费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前曾有不少山寨征信公司以网贷为由,查询消费者信息并违规收取费用。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向北京商报记者说道,从机构 “更改名称和经营业务”,以及通过简易注销等方式来看,可以看出市场正在进一步肃清,但这些也只是表面现象,后续仍需关注类似征信公司实际的经营业务,更要防范机构通过注销等方式变更“马甲”,之后继续危害征信市场。
“山寨”横行
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自身并未持有个人征信牌照,但却在工商信息中宣称可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甚至违规宣称“代理信用修复”的类似山寨征信公司,还有不少仍是存续状态。从工商登记情况来看,这些公司均以征信或信用为名,大多在海南注册,注册时间大多在2019年下半年。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快查征信、正树信用、数查征信等机构,目前仍宣称可提供 “企业及个人信用的征集、评定、评估服务,企业及个人征信业务咨询、企业及个人征信业务、信用调查,采集、调查、保存、整理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提供信用报告”服务。
近年来,监管多次强调,未经申请和审批通过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个人征信业务;此外,打着大数据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旗号,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
另从个人征信牌照获取情况来看,目前,仅有百行征信、朴道征信两家机构获得个人征信牌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除了已获牌机构,市场上其他公开宣称可为个人用户提供信用评价等征信相关服务的企业,均为山寨征信机构,无法满足合规要求。
苏筱芮进一步称,没有牌照的山寨征信机构,在信用信息的采集方式、整理保存加工方式、提供使用方法、信用信息安全等方面缺乏明确规范,既扰乱了征信业的市场秩序,也给社会公众带来了征信方面的安全隐患。
对于所涉业务,北京商报记者向多家山寨征信机构采访,但同样未获得回应。
认准官方
“个人征信属于央行监管的持牌业务。此前或由于部分地区工商注册的宽松,部分非持牌企业经营范围中包含了‘个人征信、信用服务以及信用修复’等表述,但实际上并非具有征信牌照。”2月16日,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向北京商报记者谈及了“山寨”征信机构泛滥的原因。
值得警惕的是,北京商报记者在天眼查等渠道发现,因为一些名称和工商信息的“诱导”,目前仍有不少消费者在类似山寨征信公司后方询问如何查询个人征信。
对此,于百程提到,现实中,确实有些个人不了解个人征信的查询方式,或者因为信用记录不良,导致个人在申请贷款等服务时受限。但切记查征信要认准官方,个人可以通过央行征信中心网站等官方渠道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如果对于个人征信记录有异议,也可以通过央行分支机构或者相关金融机构提出异议进行修正。如果信用报告上的不良信息记录是真实的,个人就要及时还款,改正不良信用行为,重建自己的信用。个人如果通过非正规机构去查询申请,可能面临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甚至被贷款的风险,得不偿失。
“除了提醒广大社会公众山寨征信存在的风险,引导其认准官方征信业务及查询方式外,还要加强这类山寨征信机构治理清退。”苏筱芮则进一步提议,首先可从持牌金融机构与合作方的角度出发,督促持牌机构履行合作商资质审查,对于违规行为开出罚单;其次需要切断山寨征信的App、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多措并举封堵山寨征信公司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路径;再者可以开展对山寨征信相关的专项清理活动,未经金融部门批准擅自以“征信”“信用”等名义从事个人征信业务活动的采取关停其网站、注销其企业主体等措施。
金天同样说到,治理此类乱象的关键还在于压缩其生存空间,即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小贷公司端强化约束要求,引导持牌机构多与合规征信机构合作、不与山寨征信机构接触,将优化客户准入的重点放在提升自身数字化风控能力、而非借助不合规渠道获取用户数据上。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