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财经聚焦·上市银行年报)银行发力消费贷,强监管下走向何方?

由 乌雅建义 发布于 财经

  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题:银行发力消费贷,强监管下走向何方?

  新华社记者姚均芳、李延霞、吴雨

  从近期陆续披露的上市银行年报来看,消费信贷业务近来异军突起,服务百姓的同时,成为银行业务新的增长点。然而,在某些领域肆意丛生的消费信贷也引发了强力监管。在规范发展的前提下,消费信贷业务有望放量增长。

  (小标题)消费信贷业务受银行青睐

  悄然之间,个人金融业务目前已经成为银行业务增长重要驱动力。以中国银行为例,“2020年个人金融业务已经跃升为中行第一大收入贡献板块,个人金融业务的利润增速达到22%。”中国银行副行长郑国雨介绍说。

  其中,消费信贷业务尤其受到银行热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是现阶段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也是由消费信贷自身的特点所决定。

  具体来看,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具有对象广泛、风险分散的特点,且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利差水平较高。在对企业贷款利差收窄的背景下,消费贷款业务的相对高利差成为吸引银行目光的重要因素。

  随着银行把战略重心更多转向个人金融业务,消费信贷成为转型过程中的重要突破口。近期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0)》显示,在2020年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超七成银行家认为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是首要重点,较2019年比例提升近一成。

  从各银行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上看,消费信贷也可谓高频词汇。多家银行都用“大力发展”“加快发展”“升级提速”等词汇形容本行2020年消费信贷的发展情况。

  “2020年,建行信用卡贷款新增845亿元,个人消费贷款新增750亿元。”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靳彦民表示,2021年建行将把握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的机遇,继续推动信用卡和个人消费贷款的持续发展。

  农业银行表示,2021年将加大对新型消费领域居民个人信贷的投放。中行则将消费金融列为“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中国银行党委副书记刘金表示,中行将促进消费金融发展,落实扩大内需战略,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

  (小标题)消费信贷发展空间广阔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全面促进消费”。从金融支持消费来看,发展消费信贷是其中重要一环,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交通银行行长刘珺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成为战略基点,未来民生消费领域需求将持续释放,为发展普惠金融、消费金融带来良好机遇。

  消费信贷的蓬勃发展,还有一个新的背景。房地产贷款长期以来被银行视为“香饽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房住不炒”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房地产融资趋紧,去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特别是2020年末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出台,更是全面拧紧了房地产融资的“闸门”。

  面对这一变化,商业银行迫切需要优化信贷结构,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消费信贷顺应全面促进消费的政策导向,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报告预计,“十四五”时期商业银行住户消费贷款增速将保持在12%至14%的稳定区间。商业银行会以公共消费、汽车住房消费、城乡消费、服务消费等金融服务抓住潜在零售客户,继续减费让利,降低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创新个人消费金融产品。

  (小标题)监管完善促消费信贷规范发展

  近年来,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的积极合作使得消费贷款渗透率大幅提升,在扩大消费信贷覆盖面和便利度的同时,也衍生出新的风险。“互联网平台提高了金融产品的‘可获得性’,却往往忽视‘可负担性’,金融风险随之累积。”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说。

  专家认为,部分互联网平台向一些资信脆弱人群灌输“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等观念,过分追踪与收集用户“数字足迹”,给消费信贷的健康发展带来阴霾。同时,也存在部分消费贷款被挪用,违规流入楼市、股市,推升相关资产价格的现象。

  为规范发展消费信贷,整治市场乱象,相关监管政策正在加快推出。近期,网络小额贷款管理办法、互联网存款新规、禁止小贷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一系列监管举措陆续出台,剑指市场乱象,为消费信贷规范发展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各地监管部门也出手严查消费贷流向,确保贷款不被挪用。

  专家认为,随着监管趋于完善,银行加快产品创新和投入,打造高效便捷的消费贷款产品体系,消费信贷有望在规范发展的前提下迎来发展机遇期,助力形成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内需市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