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数疲软态势会延续吗
进入四季度以来,美元指数一改前三季度波动上涨的态势,从9月底112附近的高位逐步回落至当前106的水平;欧元、英镑、澳元、加元和日元对美元汇率也在一个月内有一定幅度的上涨。美元是否见顶,各大货币是否触底反弹,成为各方密切关注的问题。
无疑,美元指数的波动短期内与美国货币政策高度相关,也与支撑美联储决策的通胀、就业数据关系密切。
10月份美元指数下挫一定程度上源于当时市场上充斥的“转向论”。当时市场分析认为美联储可能会在经济衰退前调整货币政策。然而,这一判断显然忽视了美联储调整政策可能对需求侧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新通胀压力。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随后发出强硬鹰派表态。市场对于美货币政策尚未能够抑制通胀的观点更为坚定,由此也引发了美元指数的短期波动上涨。
近期促成美元指数下降的是美联储政策表态的变化和美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变化。
一方面,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没有那么鹰了。在11月份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75个基点至3.75%至4%之间,并维持既定缩表节奏,但同时强调未来加息节奏将“考虑货币政策的累积紧缩、货币政策对经济和通胀的滞后影响以及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简而言之,要等等看前期375个基点的密集加息效果,后续加息节奏要缓缓。
鲍威尔自去年态度由鸽转鹰后,一直保持强硬姿态,打造“通胀斗士”的人设。然而,在随后的记者会上,鲍威尔表示“未来在适当的时机放慢加息节奏是合理的”,物价指数和就业数据支撑了这一观点。这一表态促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预计美联储可能会在12月份放缓加息的节奏,50个基点的加息成为主流预期。
另一方面,美国的经济数据没有那么“刺眼”了。事实上,即使鲍威尔表态后,投资者多数认为鲍威尔鸽派表态能否兑现,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通胀和劳动力市场数据。随后公布的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数据更加坚定了投资者关于美联储可能放缓加息节奏的预期。
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美国CPI同比上涨7.7%,不仅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7.9%,更较9月份的8.2%大幅回落;剔除对CPI贡献较大的食品和能源因素后,10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6.3%,同样低于市场预期和9月份数据。
有放缓加息的表态、有支撑加息放缓的数据,美联储加息速度的变化最终反映在了美元指数的不断下挫和主要货币对美元的升值上。截至11月11日,欧元、英镑、澳元对美元汇率一周上涨了3.5%至4.0%不等。
然而,美元指数是否会延续走弱态势?多数分析认为可能性不大。
这一判断的关键依据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还很远,而其他发达经济体央行可能跟不上美联储的紧缩节奏。
从美国国内情况来看,12月份加息放缓的预期根植于通胀数据的边际改善。虽然10月份美国CPI处于年内最低水平,但仍远高于目标通胀区间。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劳动力市场仍呈现紧张态势,工资上涨仍有压力;海外能源短缺的问题仍然短期内无解;部分关键中间产品供应链不畅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尽管CPI增速放缓,但是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压力仍在,通胀上行风险可能还将延续。
从美联储的表态来看,鲍威尔软化的加息立场并没有逆转其抗通胀的决心。虽然加息节奏有可能阶段性放缓,但是最终将在5%左右的利率水平上停留更长时间。这一“节奏变缓、终点变高、时段拉长”的加息路径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共识。
与之相对应的是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有心抗通胀,无力强紧缩”的两难境地。
11月初英国央行宣布加息75个基点后,央行行长贝利表示,面对高通胀不得不采取加息行动。然而,英国经济前景非常具有挑战性。陷入衰退的英国经济可能不需要利率进一步上升太多就能实现通胀跌至2%的目标。因此,后续利率上升幅度将低于目前的市场预期,不应该把银行利率提高太多。
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欧洲央行,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维勒鲁瓦称,欧洲央行将可能继续加息,但可能会以一种更灵活、更慢的方式加息,大幅加息不会成为常态。
加拿大央行10月底加息了50个基点。这一加息虽然不及市场预期,但也遭到了来自国内的政治压力。加国内部分党派认为,央行激进加息应对通胀的做法伤及劳工阶层,未来央行应该在减少失业和稳定物价之间寻求平衡。
此外,部分悲观分析师认为,发达经济体加息竞赛可能诱发大范围的经济增速下滑甚至衰退。一旦这一情况出现,其他发达经济体货币在宏观基本面的冲击下也会出现进一步下跌。
因此,无论是从美国国内宏观数据预测的角度看,还是从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的角度看,抑或是从小概率经济衰退事件分析,投资者仍预期美元可能进一步走强。或许只有在美联储政策出现拐点、其他国家经济增速触底反弹之后,美元的强势走势才会出现根本性逆转。
在强势美元吸引眼球、投资者纷纷调整头寸避险的同时,各方对于美联储的批评越来越多。在通胀问题上,美联储在一年前坚持鸽派立场,即使面临已经抬头的通胀仍然向市场灌输“通胀暂时论”。无论其是出于政治目的有意为之还是因数据不足判断失误,美联储货币政策滞后于通胀曲线的错误都是无可争议的。更为关键的是,鲍威尔似乎是在极短时间内实现了数据解读和政策立场的完全翻转。美国货币政策造成了美自身和其他多国巨大的经济损失,美联储可信度正在因鲍威尔的失误而受到严重损伤。 (蒋华栋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