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刘宇阳 实习记者 姬穆沙)2022年已过去近三分之二,但年内的公募新发窘境却迟迟未见改观。公开数据显示,8月以来,截至8月14日,宣布延长募集期的新发基金已达9只,年内更有148只基金(份额合并计算,下同)延募,同比增超两成。而在延募情况频现的同时,年内新发基金数量、总规模也出现双降,其中规模直接“腰斩”,同比缩水55.72%。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延长募集期频现背后,规模未及成立标准或管理人预期是主因,但也表明当前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或将是中长期布局优质资产的时机。
8月13日,泰达宏利基金发布泰达宏利悠享养老目标日期2030一年持有混合FOF(以下简称“泰达宏利悠享养老2030FOF”)延长募集期的公告。公告内容显示,泰达宏利悠享养老2030FOF自8月4日开始募集,原定募集时间截止日为8月17日。为充分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根据有关规定,经与托管行协商一致,决定将基金募集期延长至8月31日。
提及近日延长募集期的新发基金,泰达宏利悠享养老2030FOF并非孤例。回顾即将过半的8月,还有永赢优质生活混合、景顺长城港股通数字经济主题混合、招商中证800指数增强等8只产品先后发布延长募集期限的公告。若将时间拉长至今年以来,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宣布延长募集期的基金更多达148只,对比2021年同期的121只同比上涨22.31%。
对于基金管理人延长基金募集期的原因,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募集金额可能没有达到预期,二是募集规模没有达到2亿元的最低成立标准,以上两种情况出现,基金管理人都有可能会选择延长募集期”。
在杨德龙看来,新发基金一旦延长募集期,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为能够使一只基金成功成立,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同时,已认购的投资者也要为此付出一定的时间成本。“在基金正式成立运作之前延长募集期,就意味着投资者需要花费比预期更多的时间来等待成立,这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后续的资金安排。”杨德龙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延募基金数量增多的同时,2022年以来新发基金的数量却同比减少,新发总规模也大幅缩水。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为统计口径,截至8月14日,年内共有933只新基金成立,发行规模约为8715.46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125只和1.97万亿元分别减少约17.07%和55.72%。
杨德龙认为,“今年股票市场整体表现不佳,很多基金产品也出现了亏损,导致投资者的认购意愿不强,所以才会出现许多基金延长募集期,以及新发总规模下降的情况”。
正如杨德龙所说,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波动,截至8月14日,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下跌9.97%、16.41%和19.02%。受此影响,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各细分类型产品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也普遍告负,例如,截至8月14日,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2.29%,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1.92%和-8.07%。
不过,凡事皆有两面。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持续震荡的市场和低迷的投资情绪,或也意味着中长期布局的机遇来临。杨德龙表示,当下基金出现延长募集期的情况比较多,这也意味着目前基金发行稍显困难。当此类情况发生时,市场往往处于低迷状态,基金产品多是“好做不好发”,当前已是投资者根据自己风险偏好以及资金情况来进行资产布局的时机。当然,在布局优质股票或基金产品时,也需要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