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制裁1000多天后,华为走出了”黑障区“

被制裁1000多天后,华为走出了”黑障区“

数据向来是残酷的,也总是能直观反映出一家企业的“艰难”。


2022年3月28日,华为召开了2021年年度报告。

相较以往年报发布会,今年有两点特殊,一是本次发布会是华为CFO孟晚舟归国六月后的首次公开露面,二是华为的营收首次迎来负增长

作为被美国制裁1000多天后华为的第三份年报,与荣耀“分手”后的第一份独立财报,2021年华为同比减少了28.6%的收入。尽管近3年来,华为收入增幅在逐年放缓,但这一次,是在过去10年里,华为首次销售额出现大幅下滑。

但让人意外地,却又大增了75.9%的净利润

被制裁1000多天后,华为走出了”黑障区“

图片来源:直播截图

2021年,我们活下来了。”在年报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总结道。2021年对华为而言,也许已穿过了这次劫难的“黑障区”。

2021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368亿元,同比2020年下滑28.6%,这是华为自2006年公布年报以来历史上首次收入下滑,可见来自美国的制裁对这家公司的打击依然巨大。不过,这一年,华为的盈利能力突出,净利润高达1137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高达75.9%。

被制裁1000多天后,华为走出了”黑障区“

在不增收的情况下净利润暴增,华为是如何实现的?


净利润里的“壮士割腕”

数据向来是残酷的,也最能直观反映出一家企业的“艰难”。

华为2021财报显示,在主营业务带来的营收外,2021年华为获得了一笔高达607.97亿元的“其他净收支”,这一数据在2020年仅为6.92亿元,由此变动造成净利润陡增。

被制裁1000多天后,华为走出了”黑障区“

图片来源:华为公告

而这“其他净收支”正是由华为对子公司及业务的割舍换来,据财报显示,该收支包含处置子公司及业务的净收益574亿元以及政府补助25.7亿元等。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从2020年8月份开始,华为就陷入了缺芯的地步。华为的手机业务,从全球市场份额第二跌至“其它”。

在手机等终端产品所在的“消费者业务”板块,华为2021年的收入仅是2020年的一半。

“缺芯”的残酷现实与所剩无几的库存,让占据华为收入半壁江山主营业务,在2021年陷入很长一段时间“有市无货”的境地。

为了保证手机业务能正常发展下去,华为不得不选择出售荣耀手机业务,从而可以专心发展Mate系列和P系列。此外,华为旗下的麦芒、Nova、畅享等系列也都交给其他公司来管理。

不久之后,同样的情况再次上演。2021年9月底,华为召开 2021全连接大会时,徐直军表示,“华为X86服务器确实遇到了困难,而且,是什么困难大家也都知道。”两个月之后,华为控股的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股东变更为河南超聚能科技有限公司。这也意味着,华为X86的出售计划也得以落实

而如果剔除掉这574亿元,华为在2021年实现净利润约为563亿元,同比下滑约13%

对此,孟晚舟表示:“我们的规模变小了,但我们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获取能力都在增强,公司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可见华为管理层对于这笔成绩单还是满意的。

而如此强的现金流获取能力,华为又何以成为“最穷的科技公司”?华为的财富都用在哪了?



研发投入史无前例

虽然华为总收入与利润承受着不小的压力,但其在研发投入上的决绝,仍然让人感到敬佩。

十年来,华为投入研发已高达8456亿元。在全球研发投入最多的公司排行中,华为从2019年的第五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三位,2021年,华为已经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重研发”公司。

华为无疑是中国最名副其实的科技公司。

2021年,在销售毛利降低的情况下,华为仍然增加了研发投入(1426亿元),研发占总收入比重高达22.4%。

甚至对应到人才数量上,华为2021年研发人员比2020年增加2000人,而非研发人员则减少4000人

在谈到研发时,孟晚舟表示,华为最大的财富不在报表上。华为的最大财富是人才存储、思想存储、理论存储、工程存储和方法存储,以及华为内部流程管理的高效有序存储,这些才是华为财报背后真正的价值。

更早一点,2020年11月,华为董事、高级副总裁陈黎芳就表示,华为在花钱方面,不管是投入市场和客户服务(每年500亿元以上)、产品研发(每年1200亿元以上),还是投资人才(每年1600亿元以上),从来都毫不犹豫,因为这些都是华为的未来。实际上,人才和研发投入是华为的底牌。



逐渐成型的下一个增长点

在手机业务仍将受制于人的背景下,华为消费者业务该如何增收?

此次发布会上,孟晚舟被问及华为的下一个业绩增长“火车头”在哪里时,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有且仅有地提及了“华为云”的相关数据,是否意味着,华为云大概率是华为接下来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

从财报中我们不难发现,三大业务在2021华为年报里的“地位”,发生了微妙变化。

被制裁1000多天后,华为走出了”黑障区“

图片来源:华为

曾经排在最前面的“消费者业务”,被悄然调到了最后;而“企业业务”,作为三大业务里唯一一个实现了平稳增长(2.1%)的板块,权重上升到了第一,与运营商业务比肩。

其实,自3年前,企业业务就一直被视作可以帮助华为扭转局势的新兴板块。他几乎包含了华为跟前沿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

不过,此前,包括“华为云计算”“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数字能源”在内的多个企业级板块,从来没有在年报中被单独披露过财务数据。甚至有人猜测,有一部分收入也可能会纳入运营商业务,毕竟在许多传统产业里,华为仍然在通过运营商优势来“链接”新业务。

但这一次,孟晚舟在接受采访时,首次披露了华为云在2021年的销售数据——“销售收入达到201亿人民币,实现了34%的同比增长”。目前在国内排名第二,在全球IaaS市场中则排名第五。 

此外,在华为的企业业务里,从2020年开始,最受瞩目的业务板块非“汽车解决方案”莫属。甚至是“华为造车”这个名词,成了三年来经久不衰的产业热议话题与流量密码。

在本次发布会上,轮值主席郭平再次强调“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携手伙伴加速汽车产业智能化。

在过去的2021年中,华为先后与几十家新能源造车势力达成合作,包括北汽、小康、奔驰、沃尔沃等车企。并且在去年12月23日的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问界M5重磅登场,这款车最大的亮点是搭载了HUAWEI 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和HarmonyOS智能座舱,能够与华为智能设备高度互通。

在对外解释华为不造车的经营理念时,华为就曾透露出,希望成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世界级的零部件及软件供应商。也许正如网友所调侃,“鸿蒙的终点是万物互联。”

然而,无论是艰难求生的消费者业务或是冲在最前的企业业务,能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才是最关键。企业削减成本和卖资产终有上限,收入提高拉动利润增长,华为需要继续“活下去”并活得从容。正如郭平所说,“我们面临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2022年还要继续‘求生存、谋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726 字。

转载请注明: 被制裁1000多天后,华为走出了”黑障区“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