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中国房地产行业发生剧变,开发商们面临生存考验,人们对房地产行业新闻的解读仍不乐观。
恰好7月11日周一开市又有坏消息到来。当天香港恒生指数有限公司旗下,恒生综合指数与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迎来重大调整。恒生指数公司在较早前6月30日宣布了这一决定。
按照预定计划,包括世茂集团、佳兆业集团、彩生活、融创中国、中国恒大、中国奥园、奥园健康和恒大物业、火岩控股在内的9家企业被剔除出恒生综合指数。融创中国则同时掉出了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过去恒生指数确实并未有一口气剔除如此多蓝筹内房股的先例,但我们亦无需太过紧张或者进行过分解读,也无必要将该事件简单理解为一次对内房股的针对。
自1969年11月24日推出以来,恒生指数公司推出的指数产品一直是反映香港股票市场阴晴的重要指标。
目前,恒生指数公司拥有的香港股市指数产品有4个,分别为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综合指数。
其中,恒生综合指数主要从能源业、工业、非必需性消费、必需性消费、金融业、地产建筑业、资讯科技业等12个一级行业内,根据最近12个月月均市值由大至小排列选股范畴内的证券,并计算每只证券的累计市值覆盖率,累计市值覆盖率于前 95%以内的成分股都会入选。
截至目前,恒生综合指数共有509只成分股,基本作用是提供一项让投资者全面了解香港股票市场的指标。
据了解,这只指数每年会定期在6月和12月进行调整,此次被剔除的标的,排除它们的内房股身份,这9只股票均在过去的一整个季度内存在股票停牌的情况,令外界无法掌握这些企业市值的最新表现。
世茂集团、佳兆业集团、花样年(彩生活)、融创中国、恒大系(中国恒大、恒大物业)、奥园系(中国奥园、奥园健康),无一例外在过去那段艰难时期出现过“爆雷”的现象,延续至今的流动性危机导致这些企业无法出具2021年年报,因而长期停牌触发了条件。
数据来源:企业官网、观点指数整理
然而这种剔除并非是永久性的,单个企业数次进出指数榜单是常见的事情。换句话说,当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复苏趋向稳定,这批内房股一旦有机会复牌,他们有很大机会能再次入选。
换一个角度观察,此次流失8家内房股,对地产建筑业在恒生综合指数内的权重影响也算不太大。
截至8家企业停牌前一个工作日计算,它们的总市值仅合计1300.59亿港元。而龙湖集团截至今年5月末的市值曾达到2000亿港元,它在整只指数内的权重影响也不过0.41%。当时,港交所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已超过37.88万亿港元。
港交所在过去十数年均是内房企业以及由其衍生的物管平台,用以对接资本市场的首选目的地。自2012年底至2013年,旭辉控股、新城发展控股成功上市后,掀起中小型内房企业赴港上市热潮,恒生综合指数收录的地产建筑业成分股便长年维持在90-100家的范围。
只是由于房地产股在长时间内总是被低估,它对指数比重的影响与非必要性消费行业股一样,以数量取胜。无法与科技股、金融股和一些赛道股作比较。
资料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恒生综合指数行业比重的前5名分别是,金融业(28.99%比重、52只股);资讯科技业(24.85%比重、49只股);非必要性消费(10.46%比重、94只股);地产建筑业(9.21%比重、99只股);医疗保健业(5.03%比重、75只股);
只是,内房股的几只头部优秀个股的表现其实并不差,它们甚至在2019年的科技股大牛市中,成功跻身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并至今维持着地位。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对应的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的整体表现,其成份股数目固定维持在50只,按股票综合市值由高到低排列。
因为市值已经在此前那一轮漫长的下挫中跌至249.56亿港元,融创中国最新被该指数剔除。但目前仍在列的5只内房股票:华润置地、龙湖集团、碧桂园、中国海外发展、碧桂园服务,它们的总市值仍高达9117.34港元。这一情况,反映了目前房地产行业“强者恒强”的现状,优秀的企业仍具立足之处。
数据来源:企业官网、观点指数整理
成见 | 置身于庞杂喧闹的外部世界,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