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宁鹏
与年初普遍的悲观预期不同,近来,公募基金再次迎来一个规模增长高峰。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已较年初增长4万亿元。
此外,权益基金的赚钱效应也超过年初预期。在极端结构性行情背景下,权益基金不再是“雨露均沾”式的普涨,前三季度首尾业绩差异竟高达118.96%。
公募成黄金赛道
与其他金融子行业相比,公募基金近几年狂飙突进,已成为最为抢眼的“黄金赛道”。
鉴于证券市场的周期性,在经历了2020年的“基金牛市”之后,业界原本对2021年行业扩容并不那么乐观。毕竟,截至2020年年末,公募基金规模已高达19.89万亿元,相比前一年增加5万亿元。这个增量在公募基金历史上都堪称“奇迹”。
然而,在年内市场持续震荡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规模却屡创新高。中基协发布8月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公募基金最新资产净值合计24.02万亿元,较7月末的23.54万亿元环比增长2.02%。这也是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24万亿元大关,并再次刷新历史新高。
从发行成绩来看,公募基金新发规模甚至超过了去年同期。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8日,年内共有1387只新发基金成立,发行份额达2.35万亿份。而去年同期,则有1094只新发基金成立,发行份额为2.31万亿份。
从主动权益基金的发行来看,2021年前9个月募集1.29万亿份,已经达到去年整年的82.51%,显然已走出今年4、5月份的募集低谷期。
伴随着权益基金的持续扩容,公募基金的话语权持续提升,稳居A股目前最大机构投资者“C位”。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增长至5.76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高达6.65%。与之相比,前三季度北上资金持股市值达2.54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为2.72%。
从投资者的行为来看,2020年困扰公募基金的“买新赎旧”也有所改善。东方证券研报指出,截至三季度末,各类老基金(2020年12月31日前成立的基金,下同)的份额数据显示,主动权益类老基金赎回了2565亿份,赎回率在8%左右,赎旧比例并不算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公募FOF迎来了诞生以来最为火爆的一年。老基金份额从2020年年底的763亿份增加至三季度末的804亿份。2021年前三季度新发份额846亿份,已经远远超过2020年全年的310亿份。
此外,在天弘余额宝上半年份额下降情况下,前三季度货币基金规模反而有所增长。由2020年年末的8.08万亿份,增长1.23万亿份至9.31万亿份。业内观点认为,在银行理财净值化的过程中,可能会为公募行业提供新增资金。
对公募基金股东而言,在这个“黄金赛道”布局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以长城证券(002939.SZ)为例,近四成投资收益来自于旗下公募基金公司。三季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的该项收益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达到5.78亿元,同比增长72.02%。长城证券表示,该项收入主要来源于其参股的两家公募基金公司——景顺长城和长城基金。
三季报虽未透露上述两家公募基金在该项收益中的各自贡献的具体数字,但它们今年以来的业绩增速不容小觑,尤其是景顺长城。
首尾业绩差异巨大
2020年是公募基金发展的罕见“大年”。联泰基金统计显示,2020年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抢眼,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均超过25%,有8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率超100%,这是继2007年以后业绩翻番基金数量较多的一年。
公募业绩时隔13年后再次“炸裂”,也引发了一些行业大佬的危机感。毕竟在2007年之后的2008年,公募基金业绩全线皆墨。然而2021年并未演绎2008年的调头行情,权益基金在前三季度仍较大比例赚钱。
不过,从赚钱效应角度看,权益基金的业绩分化极为夸张。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由崔宸龙“掌舵”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行业股票基金以高达91.24%的年内收益率暂居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榜首,且跑赢同类平均83.19个百分点。
2021年的绩优基金,大多在新能源等赛道中下注较重,可谓“得新能源者得天下”。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季度市场风格快速切换的背景下,主动偏股型基金仍坚守高景气主线。
三季度,市场风格轮动较快,从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热门赛道,到上游周期领涨,再到消费修复。从三季报来看,主动偏股基金继续坚守高景气主线,加仓化工、有色金属和电气设备,大幅减持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等。
事实上,在三季度一度出现多只“翻倍基”,却在三季度末的市场波动中出现较大回撤。相比年内绩优基金的波动,更让人关注的是首尾差异。Wind数据显示,方正富邦创新动力混合A/C前三季度的业绩在所有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垫底,分别为-27.57%、-27.72%,主动权益类产品的首尾相差达118.96个百分点。同时,在多只基金年内收益率超过80%的同时,有21只基金年内收益率低于20%。
相比年初的“抱团”横行,目前主动偏股型基金持仓更为分散。截至三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基金持股市值前5/10/30/50/100的重仓股占全部重仓股持仓市值的比例分别为16.65%、24.36%、42.14%、53.56%和67.78%,较上一季度分别减少3.18%、4.99%、5.10%、4.77%和5.81%。主动偏股基金持股集中度已连续两个季度回落,从集中持股到分散化投资的趋势不断强化。
“股王”贵州茅台(600519.SH)在2021年失去“王座”,宁德时代(300750.SZ)代之成为主动偏股型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截至三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基金对宁德时代和贵州茅台的持仓规模分别为1159.83亿元和1049.28亿元。
最令人唏嘘的是港股,年初公募行业普遍看好港股,却在中概股的一轮波动中被“雨打风吹去”。港股最近一轮下跌中,三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持有港股的仓位大幅回落,受监管和产业政策收紧影响,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维持弱势,公募基金也开始减配港股。数据显示,三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股中港股持仓规模较前一季度减少33.8%,仓位较上一季度下降3.59%。即使是被一些基金经理当成“压舱石”的腾讯控股(00700.HK)也未能幸免,截至三季度末的公募持股市值回落近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