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积极作为 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访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

由 由振山 发布于 财经

  作为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的常年交易服务平台,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已成为进口商品的集散地之一。如何满足消费者的“买全球”需求?怎样帮助海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记者采访了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

  “绿地贸易港模式”落地12个城市

  记者: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是上海为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打造的“6天+365天”常年交易服务平台。经过3年发展,正在发挥什么作用?

  张玉良:上海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设立在上海、以进口为主营业务的商贸流通企业。2018年11月首届进博会举办之际,在进博会主会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一街之隔”,打造了集展览展示、促进贸易、引导消费、引资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进博会常年交易服务平台——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

  在商务部、海关总署、上海市政府大力支持下,依托企业在海外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配置,以及在国内百座城市的商贸流通网络布局,绿地贸易港快速实现了海外企业、品牌和商品的聚集,成为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的重要载体,正形成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口商品集散地。

  目前,绿地贸易港吸引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家企业和组织入驻,设立39个国家馆,引进进口商品8万余件,其中进博会同款商品近1万件。超90%的入驻客商参与过第一、二届或即将参展第三届进博会。开业至今,绿地贸易港平台累计交易规模已超500亿元,接待客流超560万人次、国内外专业采购商6500余组,举办各类商贸活动300余场,成功促成50余个大类近5000款进博会同款商品进入国内22个省份。

  我们还将“绿地贸易港模式”推广到全国,已在天津、西安等12个区域重点城市落地,贸易港全国网络化布局基本成型。

  疫情防控期间,公司依托海外资源及供应链布局,从20多个国家进口400余万件防疫物资支援一线抗疫。同时,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海外订货量,将民生商品迅速分销国内。上半年,公司就从阿根廷、巴西等10多个国家进口近万吨冷冻肉类,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绿地贸易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进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不少进口商品实现“同款同价”

  记者: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海外知名品牌在中国采取溢价销售策略,导致一些中国消费者出国抢购。而在绿地贸易港,不少进口商品已经实现“同款同价”,这是如何实现的?

  张玉良:近年来,绿地贸易港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开放实施的一系列贸易便利措施,积极探索跨境电商、保税、免税等各类国际贸易新形态,希望把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转化为议价权。

  去年10月,绿地贸易港依托青浦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优势,打造长三角首个保税展示展销场所,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主要展销欧美知名品牌的服饰箱包、鞋帽皮具等。依托“保税+直采”双重优势,场所内商品销售价格低于国内市场零售价,大部分商品能做到与海外市场“同款同价”,年内销售规模有望达到1.5亿元。来自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近1500款新品借助贸易港在国内市场首发亮相。

  今年9月,绿地贸易港以保税展示展销场所作为特殊监管区域延伸场所,通过引入人脸识别等科技化手段,开展跨境电商新零售闪购业务,实现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消费者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信息审核、订单支付和商品获取,优化跨境购物体验。

  提升消费产业的国际布局与运营水平

  记者:在第三届进博会上,绿地贸易港集团不仅是上海交易团采购商、常年平台服务商,还首次成为进博组展商,组织海外合作品牌参展。绿地贸易港将为海外企业提供哪些新服务?

  张玉良:绿地贸易港努力打造展品变商品的“超短链路”,希望把参展商变成贸易商和投资商,做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对接。

  第三届进博会上,公司将携来自英国、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的16个品牌、超过200款新品在品质生活展区亮相。这些品牌均是首度进入中国市场。同时,绿地贸易港各国家馆已提前将准备参加第三届进博会的1200余款新品摆上货架。不少品牌还推出了“Made for China”(为中国造)产品。

  中国商业迸发出的创新活力,让众多海外企业把贸易港作为试验新业态的孵化地。多位外国驻沪总领事在贸易港进行直播首秀。贸易港还将新开啤酒工坊、冰激凌研究所等创新体验业态。

  方兴未艾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中等收入群体、强大的商业创新潜力等机遇,为全球企业在中国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绿地贸易港将提升消费产业的国际布局与运营水平,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