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300余名基金经理违规参与场外期权被查 场外期权“赚钱”可能性有多大?
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
8月8日晚间,一则疑似多位公募基金经理因违规参与场外期权交易被警方带走调查的传闻开始在网络流传并持续发酵。
根据网传消息,此事件涉及基金经理300余名,截至发稿,记者联系包括安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求证此事,相关人员表示未听说此事。同时,也尚未有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公开回应此事。
场外期权操盘或属私人行为
“公募基金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丑闻。”“很多基金经理做场外期权被查了,涉及300多位基金经理,锁定30多位。”昨日晚间,有微博用户连续发了两条有关基金经理被查的消息,顿时将“基金经理”顶上热搜。
对于许多普通的投资者而言,场外期权是很难接触到的概念。场外期权(OTC options,也被称作“店头市场期权”)通常是指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场所进行的非标准化的金融期权合约的交易,标的资产可以是大宗商品、股票、利率、汇率等,定制化的非标准化合约,只要有对手盘,在标的资产的范围内几乎什么都可以赌。
虽然场外期权涉及标的较多,但根据规定,公募基金是不能参与场外期权的。目前网传信息更多指向了基金经理的私人行为。
对于这则传言,记者联系到一位期权业内人士,其说道:“首先不太可能是300人,或许有三五个偷偷做一下,但是不可能有那么多。”
上述受访者解释,首先国内能够做场外期权的人就不多,哪怕在基金经理这个圈子中,也没有多少做场外期权的,虽然都是金融,但领域还是不一样的;其次,公募这个行业如果做好了基金经理很赚钱,规模可以帮助基金经理获得更高的收益,而且现在监管趋严,没多少人愿意担风险去走“邪路”。
上述受访者表示:“如果是公募做场外期权的,除非是那些业绩不是很突出,而且规模也长时间起不来的基金经理,才可能会趁着职务之便搞点老鼠仓,因为期权的杠杆很厉害,大概率做几次就赚得非常多了。”
基金经理通过场外期权“割韭菜”?
理论上可能但违规操作概率并不大
虽然事实究竟如何尚无定论,但场外期权业务却受到大众关注。基金经理是否能够通过参与场外期权获利?场外期权市场是否会导致市场普通交易者利益受损?这无疑是普通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记者注意到,由于交易规则限制,国内场外期权目前只能机构和企业客户参与,个人无法在券商进行场外期权交易。此外,据业内人士指出,公募基金产品也不能参与场外期权业务,那么具体操作的手法可能是公募基金经理以个人名义参与违规的场外期权交易。
根据相关期权人士介绍,如果基金经理要通过场外期权获利,在基金建仓前,一般先用关联账户通过场外期权通道在券商买入看涨期权,随后在所管理的基金中建仓,建仓后如果某股票涨幅20%,场外期权的涨幅可能超过200%,收益极高。也就是说,理论上来说,公募基金经理通过场外期权是有可能获利的。
也正因此,有普通投资者质疑,以后基金经理会不会通过这种方式对普通投资者“割韭菜”,从而对股市产生负面影响。对此,有期货研究员对记者表示:“这种可能性不高,违规操作的只是极个别的基金经理,不会引发大面积的连锁效应;其次,无论做空还是做多,直接关系是期权,而不是股票,场外期权的规模不足以撼动股票市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场外期权期末存量名义本金只有10917.17亿元,交易笔数22324笔。在存续交易业务类型中,股指类场外期权名义本金6149亿元,占比超过一半;个股类场外期权占比只有10.19%。从占比来看,场外期权业务目前以股指类场外期权为主,个股类场外期权交易规模并不大。
衍生品交易监管严格成趋势
“实际上,现在对衍生品的监管越来越严,违规违法行为受到的处罚也较重,作为机构来说都很重视业务的合规性。”上述期货研究员对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2013年国内开始推出场外期权,允许符合相关资质的机构参与场外期权的交易,国内的商业银行以及符合资质的大型基金公司首批成为了场外期权交易的买方。2017年多种第三方交易渠道的成立,场外期权业务迅速提升。个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到场外期权的交易当中,主要有资管通道和私募基金通道两种模式。
2018年资管新规频频出台,限制了新增资管计划对接场外期权交易的可行性,各券商以及私募机构受到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标志着场外期权市场走向规范化发展。2020年至今监管体系以及法规基本成型,场外期权业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法规监管的完善也一直走在业务发展的前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