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怎样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化解三重压力,从四个层面发力稳预期
记者:今年,我们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压力从何而来?
宁吉喆:今年以来,面对各种外部挑战,我国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能够实现年初确定的GDP增长6%以上的预期目标;据国际经济组织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8%左右。
同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既有全球疫情不断蔓延与世界经济复苏不均衡、发达经济体流动性泛滥、国际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叠加的影响,也有国内疫情散发、局部地区洪涝灾害冲击的扰动,还有我国经济长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凸显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的影响,以及一些具有收缩效应政策碰头的制约。
记者:化解三重压力,如何稳定市场预期?
宁吉喆:稳预期主要从四个层面发力:
稳预期,要稳经济、稳产业。必须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振兴投资、振兴工业,切实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一方面,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沿江高铁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补齐燃气管道、防灾减灾等领域短板,系统治理城市内涝,统筹推进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推动工业经济运行振作起来。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着力夯实经济发展的根基。
稳预期,要抓重点、解难题。一是着力做好保供稳价。针对各类供给冲击,确保市场稳定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落实好即将出台的扩内需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补齐基础设施网络空白,布局一批新型基础设施。持续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推动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三是着力推进惠企纾困。
稳预期,要补短板、保安全。在粮食安全方面,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在能源安全方面,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煤炭、电力、天然气等供应保障。推动全社会加强节约用电用能。先立后破有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积极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继续发挥煤炭、煤电的调峰和兜底保供作用。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着力打通产业链突出瓶颈制约,集中力量解决汽车等领域芯片短缺问题。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持续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稳预期,要扬长处、增信心。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完善的配套能力、便利的基础设施网络、丰富的人力资源、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丰富的调控经验和较大的政策空间。发挥好这些优势,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实现稳和进的良性互动,狠抓政策落地见效
记者: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我们在实施各项政策、推动各项改革时,如何实现以稳促进、以进固稳?
宁吉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就是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通过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实现稳和进的良性互动、动态平衡。
一是要积极出台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在宏观政策方面,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用好投资政策和消费政策工具。在改革开放政策方面,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落实好今年即将进一步缩减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继续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持续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在结构政策方面,将围绕畅通国内大循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供给约束堵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区域政策方面,将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大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工作力度,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二是要加大政策实施力度。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地方专项债支持力度,明年继续安排相当规模的地方专项债券,加上今年第四季度发行的专项债将在明年初发挥作用,实际使用规模将比今年明显扩大,支撑明年投资增长。同时,适当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强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的统筹衔接,精准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两新一重”等项目建设。加大惠企纾困力度,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精准实施更大力度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
记者:怎样正确理解“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如何保证政策能早日显现效果?
宁吉喆:靠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农业农村、市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靠前下达资金,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节奏。靠前安排项目,加快推进在建工程,抓紧新开工一批成熟的项目,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做到开工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拉动有效投资。
要狠抓政策落地见效,主要是尽快把宏观经济政策落实到微观市场主体中去。进一步完善宏观政策传导机制,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使政策效应更好更快地传导到基层、到企业、到项目、到就业。这就要求继续用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进一步扩大范围,还要畅通金融直达机制、疏通投资直达机制,着力推动资金下沉、政策下沉、要素下沉。
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政策有机结合,重点把握“三个结合”
记者: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如何实现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
宁吉喆:跨周期调节的“跨”体现在政策跨年度安排上,逆周期调节的“逆”体现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反作用上。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政策的有机结合,就是要立足今年、着眼明年,处理好当前和长远、总量和结构、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具体工作中,重点要把握好“三个结合”:
一是把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与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结合起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就是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缓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主要是考虑到去年一季度经济下降6.8%,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18.3%,明年要削峰填谷,攻坚克难,必须实行前瞻性调控。把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熨平经济波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是把今年政策措施与明年政策措施结合起来。今年四季度发行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相当一部分将在今年底明年初使用,这将与明年发行的专项债券形成1+1>2的叠加效应;振作工业经济运行、减税降费、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等政策已陆续出台实施,也将在今年底至明年发挥作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跨周期调节的要求。
三是把财政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结合起来。在实施宏观政策时,要切实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强化政策预研储备,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联动,推动财政、货币、就业政策和产业、投资、消费、社会、环保、区域等政策形成系统集成效应。同时,做好政策出台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及时出台有利于稳定经济运行的政策、有利于激活力增动力的改革举措,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22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