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京沪也“刮”基金投顾监管风暴!无资质机构已暂停销售基金组合,持牌机构有意“收编”财经大V

由 公羊易绿 发布于 财经

财联社(上海,记者 卢丹)讯,继广东地区监管部门向辖区基金公司及基金销售机构下发《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下称《通知》)后,财联社记者采访获悉,北京、上海地区监管部门也开启了规范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的工作。

《通知》最核心的要求是:不具有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的机构不得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投资建议。

上海地区一家券商财富管理部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我们也收到了相关通知,目前已暂停旗下基金组合的申购,并按照要求撰写整改报告。”

虽然业内对规范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的规范和整改有所预期,但是受访券商人士表示,对于目前尚未取得基金投顾资格的券商来说,最期待的是监管部门能够推出基金投顾资格申请常态化开展的规章制度。

而对于一些活跃在天天基金、好买财富、雪球等平台上的财经大V,他们进行基金组合推荐的行为也受到本轮监管的影响,部分财经大V已发布了暂停申购或业务调整公告。

危与机同在,有些持牌机构就看到了机会,意欲将一些财经大V吸收为公司正式员工,持牌机构在合规前提下,有效整合这些财经大V的流量与资源。

监管通知来袭,机构紧张整改中

“在基金投顾业务尚未开启试点之前,基金公司其实都有组合策略。”一位华南地区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我们公司之前有基金组合的一键申购,但是目前已经停掉了。”一位沪上券商人士表示。

近期,广东、北京、上海等地机构均已接到监管部门下发的《通知》,与此同时,各机构已经按照《通知》的要求积极进行整改了。

《通知》要求,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为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应当遵守《基金法》和《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关于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管理、行为规范等有关要求。

《通知》对行业影响最大的核心要求为“四个不得”:不具有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的机构不得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投资建议;不得提供基金组合中具体基金构成比例建议;不得展示基金组合的业绩;不得提供调仓建议。

北京地区一中小券商财富部负责人解释,根据《通知》,没有拿到基金投顾资格的券商无法为客户提供“基金组合策略投资建议”服务,但针对“基金组合策略投资建议”的边界目前没有明确。

他进一步介绍,据我们了解,目前市场的解读主要包括:第一,没有资格的券商,对“基金组合”类的投资顾问产品是不能再提供了;第二,“一键下单”以及“基金组合”产品的服务也不能进行;第三,一些类似“智能定投”的策略,如果涉及多只基金的,可能也是不被允许的。

财联社记者于11月5日查询了部分券商的手机交易软件,已经无法查询到“基金组合”产品。

此外,财联社记者天天基金等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中,找到了此前提供基金组合的基金公司于今日发布的相关“暂停申购”通知。以富国基金为例,富国基金已暂停原有组合的新增购买及跟投服务。

机构何去何从?

对于已经取得基金投顾试点资格的券商、基金、银行和第三方公司而言,《通知》对其威慑力相对有限,但是对于目前尚未取得基金投顾资格的机构而言,基金组合投资产品和策略的暂停,给相关机构带来了较大困扰。

沪上券商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最期待的是监管部门能够推出基金投顾资格申请常态化开展的规章制度,也比较迫切地想知道不合规的业务暂停和整改后,何时可以按照合规要求开展基金投顾服务。”

目前,基金投顾业务试点已满两周年,已有59家机构获批试点资格,包括24家公募基金公司(含子公司)、29家券商、3家银行、3家独立销售机构。

基金圈的大V们会被“收编”吗?

在一些财经第三方平台中,一群活跃的财经大V们为粉丝提供着基金组合投资的服务,并收取一定的咨询费。不少平台均表示看好这些大V的流量资源,也曾进行过一些合作和收益分成,但监管风暴来袭后,与大V们的合作方式或许要做出一定改变。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监管对基金组合投资建议的规范,第三方平台会进行相应整改,这些大V们的展业模式存在巨大变数。

财联社记者11月5日搜索发现,在雪球上非常活跃的基金圈大V(如望京博格、银行螺丝钉、二鸟说),由于其主理的基金组合均由正规基金产品组成,受本轮监管规范的影响,这些大V们也已发布了相关暂停申购的公告。

一位机构人士认为,或许券商可以开辟一条将大V吸收为公司正式员工,在公司取得基金投顾资格的前提下,继续为投资者提供基金组合策略建议的道路。

北京地区某券商财富部副总表示:“一些大V推荐基金组合的行为目前不在监管范围内,但其实质行为是推荐甚至有代销的嫌疑。如果券商可以招募到这些大V,大V们将被纳入监管的范围,有利于保护投资者。但是对券商而言,争夺大V变成了对流量的争夺,存在一定可行性。”

不过,沪上一位财富管理部负责人表示:“大V之所为成为大V,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比较敢说,在证券行业对合规的高要求下,大V即便有可能加入券商,也可能由大V变成小V。”

另有华南地区基金公司一位市场部人士认为,机构“收编”大V的可行性很小,因为成本较高但收益看不清楚,而大V们的愿意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