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回顾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历程,可谓硕果累累。

从债券市场来看,2005年10月,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IFC)和亚洲开发银行开启了外国机构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熊猫债)之旅。2017年7月,内地与中国香港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债券通“北向通”)开通,海外投资者可以通过中国香港金管局的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直接购买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债券通“北向通”开通以来,3年多累计成交量超6万亿元,得到了境外投资者和国际市场的高度认可,投资者数量、交易规模、持债余额均实现较快增长,取得亮眼成绩。

从股票市场来看,2014年11月,首个资本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上海与中国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沪港通)开通。2016年12月,深圳与中国香港市场股票互联互通(深港通)开通。北上资金自开通以来累计净流入超1.31万亿元,流入规模持续扩大;港股通自开通后,南向资金呈现持续净流入的态势,两地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推进,对双方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从QFII与RQFII制度来看,2002年年底,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正式出台,外资真正意义上可以参与A股的买卖交易。2006年,为满足境内机构和个人对外证券投资和资产配置的需求,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推出。2011年年底,为扩大跨境人民币的使用,鼓励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人民币资产,拓宽人民币回流和投资渠道,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率先在中国香港落地,后陆续拓展至韩国、新加坡、日本、欧洲等主要国家和地区。2019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取消QFII/RQFII投资额度限制,取消RQFII试点地区限制,并于2020年5月下发《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具体落实了取消投资额度的要求。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已形成以QFII/RQFII、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投资(CIBM)、沪(深)港通、债券通等多渠道开放的基本格局,为今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有序进行与健康平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这将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股市与债市,带来相当可观的增量资金,增加我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为国内股市与债市带来强劲的配置力量。同时,随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大门进一步打开,市场开放程度提高有望倒逼中国债市在市场流动性、信用评级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同时吸引长线资金对A股进行价值投资,促进A股市场不断走向成熟,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展望未来,债市方面可进一步扩大熊猫债发行规模,推出丝路主题债券和“一带一路”债券,允许更多外资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开展债券承销和评级业务等;股市方面可持续推进A股纳入国际指数,完善沪伦通启动、中日ETF互通等机制,拓宽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不断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 湛)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16 字。

转载请注明: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