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频频配售“限流”,今年新发基金的火爆程度还是超越了五年前的那场大牛市时期。一只接一只的百亿基金将今年的基金发行市场不断推向高潮,年内成立的百亿级新基金已达到11只。百亿基金魔咒虽然显得有些勉强,但基民喜欢在A股市场高位抢购基金却是不争的事实。
梳理历史上的巨无霸基金的过往经历可发现,业绩较好的基金共同特点是:人事稳定、通常由一名基金经理单独管理,或者至少呈现鲜明的主导管理风格;重视风险管理、回撤较小;重视反思和总结,会跟随市场进化投资理念。而业绩较差的基金则多出现人事动荡、回撤较大,固守己见的特征。
年内百亿级新基金已达11只
尽管频频配售“限流”,今年新发基金的火爆程度还是超越了五年前的那场大牛市时期。
一只接一只的百亿基金将今年的基金发行市场不断推向高潮。今日,中银顺兴回报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公告成立,募集规模112亿元。至此,今年以来成立的百亿级新基金已达到11只。
中银基金公告显示,中银顺兴回报于6月8日开始募集,认购火爆,原定到6月24日的募集期提前至6月11日结束。仅4个发行日就募集到百亿资金,显示市场对该基金的认可。
中银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李建将管理这只新基金。公开资料显示,中银顺兴回报追求绝对收益,将采用大类资产配置策略,高等级信用债为基础,精选高分红蓝筹股及高性价比、高安全边际的成长股,基金股票仓位为20%~60%。
今年以来,市场不断波动,基金发行却是一直红火。尤其是最近几日,百亿基金不断出现。6月15日提前结束募集的工银瑞信高质量成长,募集规模超过100亿。之前几天,南方成长先锋和易方达优质企业双双宣告一日售罄,认购资金都超过了300亿元。
根据记者的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1只基金成立规模超过了100亿,而且各类型全面开花,混合型、债券型、指数型都有百亿级新基金出现。
从权益基金来看,南方成长先锋募集规模达到321.15亿元,创今年单只新基金募集最高纪录,也是历史上募集规模排第三的主动权益基金。紧随其后的是5月22日成立的易方达均衡成长,募集规模达到269.67亿元。此外,易方达研究精选、汇添富中盘积极成长、汇添富优质成长、汇添富大盘核心资产的募集规模也都超过了100亿。
从基金公司来看,易方达和汇添富两家收获最大,旗下都有多只百亿级权益基金成立。
此外,2月份成立的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募集规模达到107.7亿元,作为募集规模超百亿的细分主题ETF,成为ETF发行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债券类产品中也有百亿基金出炉,如银华中债1-3年农发行、英大安惠纯债的募集都达到了百亿级别。
在基金发行历史上,百亿级新基金成立的数量有特殊意义。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至2019年,每年发行成立的百亿基金数量分别为2只、0只、6只、2只、4只、13只、11只、8只、14只、26只。如果今年上半年的发行高潮能够持续,百亿基金数量有望挑战去年的水平。
相比以往,今年的发行市场也带有了一些新的特点,如不少基金是限额发行、明星基金经理效应突出、参与认购的投资者更加广泛。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表示,今年基础市场活跃,成交金额比以往同等指数水平下多出一倍,表明有很多投资者、很多资金参与到二级市场交易当中。如此活跃的基础市场行情,非常适合公募基金这样的专业机构参与,在此过程中为持有人创造良好收益。正是公募基金的业绩表现,点燃了更多人的投基热情,共同推动一大批爆款基金的出现。(中国基金报)
百亿魔咒会否灵验?
百亿魔咒就是基金发行时候,如果频繁出现新基金募集破百亿,尤其是一天就破百亿,那么往往可能是短期市场的高点。
比如07年下半年,股市很疯狂,基金认购要排队,QDII基金甚至要比例配售,当年比例配售可是很新鲜啊。
又比如2015年,百亿规模的基金大都是15年二季度发行的。
A股市场向来有公募基金行业的“百亿魔咒”,大意是新发基金在上一阶段赚钱效应支持下,认购资金或募集规模频频达到一百亿,可视为A股市场阶段性见顶的征兆。
基金好做不好发,基金好发不好做,是公募基金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基民通常在A股市场处于市场底部时选择赎回基金,或无视新发基金;而在A股市场股票大幅拉升后,基金取得较好收益后,基民开始跑步入场,新发基金一日售罄、百亿基金热销现象频频出现。
2020年初刷屏的百亿魔咒,与2018年初基金热销的局面类似。这是因为2020年初的基金热销拜2019年所赐,而2018年初基金的热销,则是因为2017年的公募基金在A股市场取得不错的表现,但2018年初基民跑步入场后,结果就被2018年的A股吓到了。
数据显示,因2017年股市的结构性行情,公募基金赚钱效应凸显,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分别盈利2120亿元和786亿元,合计盈利规模达到2900亿元。当年的易方达消费行业以65.18%的年内收益率排名第一,国泰互联网基金业以63%的年内收益率紧随其后,排名第三的嘉实沪港深精选,也取得超过50%的年内收益率。
随后,2018年开年一个多月内,爆款基金频频出现,在2018年初,兴全合宜基金首募规模327亿。华夏稳盛、华安红利精选的规模分别为78.17亿和50.23亿,此外,汇添富价值创造、中欧时代智慧、交银施罗德持续成长等公募基金产品规模也都在20亿以上。
但基金热销乃至“百亿”的出现,似乎成为A股市场的一个魔咒。2018年几乎是A股市场股民、机构最难的一年,甚至社保基金都不能避免亏损,要知道社保基金在2015年、2016年、2017年都取得不俗的正收益,但在2018年却亏损了2.28%。
百亿基金魔咒虽然显得有些勉强,但基民喜欢在A股市场高位抢购基金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2020年的A股市场虽然未必如恐慌者所言的市场见顶、掉头向下,但2020年的投资想要复制2019年的市场,恐怕有些难。(券商中国)
历史上的百亿基金怎么样了?
历史上百亿基金诞生背景是成长股的大牛市。
如果以当年市场风格匹配度来定义当年的百亿基金,可以将它们粗浅地分成两类。一类是契合2015年市场的“成长风”(下表红色表示)。相对应的,第二类是更注重估值、讲究安全边际的“价值风”(下表蓝色表示),而这一类在2015年时并不受市场待见。
从上表可以看到,“价值风”的五年期业绩明显占优,东方红中国优势成立以来收益92%,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收益26%,易方达新丝路在张坤和祁禾的管理下也扭转了颓势,成立以来回报13%。
而那些被“成长”长期占据主导理念的基金,从成立开始,经历15年股灾、16年熔断、17年“一九分化”、18年……一次次经受着现实的暴击,大多数至今仍未回到发行价。
梳理这些巨无霸基金的过往经历可发现,业绩较好的基金共同特点是:人事稳定、通常由一名基金经理单独管理,或者至少呈现鲜明的主导管理风格;重视风险管理、回撤较小;重视反思和总结,会跟随市场进化投资理念。而业绩较差的基金则多出现人事动荡、回撤较大,固守己见的特征。
今年的爆款基金逻辑跟2015年那批不太一样。它们的管理人中既有短期业绩亮眼的急先锋,也有长牛型选手。
但作为规模超百亿的基金,它们都面临与生俱来的共同挑战。
船大难调头。规模越大,决策的影响也随之放大。“回顾起来,16年几乎全年都在为15年底的持仓策略买单。15年底期待来年的‘春季躁动’,从而对此规模庞大的基金做了高仓位布局。结果在16年年初,熔断事件发生,之后市场成交量迅速萎缩,大基金几乎无法做有效的调仓动作。”汇添富基金刘江总结道。
事实上,爆款基金的难题由来已久。
一位资深基金研究专家回忆起2006年四百亿巨无霸基金嘉实策略混合诞生时的情形。“当时嘉实基金也很紧张,立刻增聘了三个基金经理,四个人共同管理。但真正管起来很吃力,因为这些人还有其他产品要做。”
“一般爆款基金不会进入我的研究范围。”他告诉界面新闻,“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一旦过大,超出了基金经理的能力边界,股票持仓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宽基指数化特征,业绩就会趋向于市场平均。”
该专家解释道,能力边界的通俗说法就是,基金经理能看得过来多少股票?“基金经理买股票的时候需要研究透。但主动权益类基金都有仓位下限,比如两百亿的规模,股票型基金必须买到160亿,怎么买?一是买的个股数量多,不容易研究透;二是二级市场冲击成本大,就会采取类似指数化的方式去买。 ”
“更大基金规模意味着管理人需要更多的持股数量,这种分散也将降低管理人的选股alpha。管理规模上限会受基金经理投资策略、风格以及个人能力限制而有差异。部分管理规模饱和的产品会限制或关闭申购。” 猫头鹰基金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翔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表示。
张翔认为,对权益类基金来说,70-80亿元是规模的第一个坎,然后是150亿元。“规模大了,交易的摩擦成本上升,或者不得不做一些分散,不得不放弃一些中短期、其实还可以的投资机会。”
对于今年的爆款行情,张翔表示,今年市场波动大并且结构性机会多,优秀的基金经理把握住了机会打造出优秀业绩表现。部分板块存在短期过热现象,但市场整体的估值还在中低水平。
今年一位发行了百亿基金的基金经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为了集中精力管理大规模基金,他在发行前期已经卸任了部分产品。“我的能力边界也有限,大基金还是会比较多依靠研究团队的支持。”
有业内人士表示,业绩表现突出的基金经理,吸金能力就越强,很容易造就爆款,但这也造成一个问题,基民拿不住基金,不停追逐热点基金、“追涨杀跌”,造成的后果就是反而赚不到钱。
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想选购新基金,要尽量寻找那些中长期历史业绩稳健优异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产品,并且要坚持长期持有,而不是盲目追逐热点基金。(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