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获券商牌照”引发热议 专家:或引发并购券商案
对于备受市场关注的“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的消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日前表示,目前没有更多信息需要向市场通报。
监管层的回应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令资本市场顿生波澜。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原先我们都是分业监管,如果有银行试点颁发证券牌照,基本算是对金融业来了个改天换地。”
金融业现深化综合经营信号
一位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就目前来看,我国已有商业银行控股了信托、保险等牌照,如果银行再获券商牌照,可以说是完成了综合业务经营的闭环。打破固有的分业监管模式将是大势所趋。”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单单拿券商牌照来说,对银行业的业绩贡献影响微乎其微,但此举传递出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深化综合经营改革的信号。这有助于银行进入直接融资市场,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也有助于银行获得多元化收入,改善盈利结构。银行强大的资金、渠道、客户等优势,也将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时代进一步开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金融分业和混业依然有争议,但总趋势是混业经营。其实国内的银行也不仅做传统商业银行的事情,大多数商业银行都有投资银行部,自营证券投资的业务也是存在的。给银行发券商牌照,让银行重回混业经营,本身就是顺水推舟。”
金融混业经营非空穴来风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计划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提出。2015年,证监会曾向工行发出邀请,希望由工行率先试点混业经营。但由于当时相关法律对混业经营均有明确限制,最后因某些原因致计划流产。
实际上,在现有法律层面,《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与《证券法》第六条中,分别对分业经营进行了相关规定,为混业试点预留了空间。
目前,受制于牌照限制,不少银行选择通过中国香港子公司来开展证券业务。其中,交银国际于2017年5月份完成港股上市。在H股IPO市场,招银国际、农银国际等“银行系”券商已具备相当竞争实力。
兴业银行监事会主席蒋云明认为,如果银行获得IPO承销、保荐以及股票交易等业务许可,与证券市场的结合度会更高,将为银行带来大量的潜在客户。
并购券商积极性将提高
国泰君安研究认为,工行和建行试点可能性较大,原因有四。一是大型银行综合经营基础更佳;二是中国银行已有境内券商子公司,中国银行通过香港子公司中银国际控股持有中银国际证券33%股份;三是四大行中,工行和建行的综合经营子公司利润贡献较高;四是工行通过子公司持有的金融牌照数量较少,但已有子公司表现出强劲实力。
业内普遍认为,一旦上述计划落实,未来部分券商可能会被大型商业银行收购。因此,各家券商需要找准自身定位,进行差异化发展。
盘和林认为,银行如果获得券商牌照,对券商来说肯定不是好消息,这意味着券商牌照价值的下降。肯定会有一些银行选择以并购方式来获取券商牌照,因为这种方式更快一些,特别是针对一些股权清晰的上市中小券商。因此,券商未来的机遇和风险并存。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度经营数据,133家证券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604.83亿元,实现净利润1230.95亿元。与之相比,工商银行2019年实现净利润超过3100亿元,券商与银行之间无疑是“蚂蚁对大象”级别的差距。
更快获取券商牌照,并购重组小券商可能会是个不错的选择。《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后发现,截至7月1日,A股市场的38家上市券商总市值合计20676亿元,仅排名第一的中信证券和排名第二的中信建投的市值超过3000亿元,很多体量较小的券商市值甚至不足200亿元,很容易成为被并购的目标。其实,银行并购券商早有先例,国开证券就是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转让航空证券100%股权给国开行而成立的。
国盛证券认为,相比于银行新设券商来说,通过并购重组直接获得券商牌照的效率会更高。对于券商来说,银行拿到券商牌照后,到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航母级券商”仍需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券商应积极修炼内功,根据自身禀赋寻找差异化发展路径。
东吴证券非银研究团队认为,银行拿券商牌照存在两种路径。一是直接新设,进程可能会慢一些,但优点是没有历史性包袱,在团队和文化建设上不会存在较大冲突。二是兼并重组,这个路径下业务推动可能会快一些。
董希淼分析认为,国际银行业放松对银行的管制已成普遍趋势。美国监管层近期修改了沃尔克规则,允许银行增加对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赋予银行更大发展空间。但金融业综合经营是件大事,现存法律障碍也很多,需要统筹考虑,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短期内想实现银行持有券商牌照有难度。不过,一旦有所突破,对于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意义十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