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途证券|从石油工人到大佬:没李小加,就没今天的港交所
原标题 富途证券/从石油工人到金融大佬:没有李小加,就没有今天的港交所,更没有…
上市公司的CEO任期内的成绩能否得到肯定,可以用一个略显无厘头但有效的方法来验证:他宣布离任日期后,公司股价会否应声下跌。
2020年5月7日,香港交易所公告称,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到2021年10月底任期届满时将不再续约,港交所当日股价跳跌近3%,5月8日继续下跌1.46%。
股价的反应,是市场对李小加过去十年表现的一种肯定。他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让香港在竞争激烈的国际金融中心竞争中,得以继续保持优势。
从石油工人到金融圈大佬的三次蜕变
现在大家眼前的金融大佬李小加其实并非科班出身,他第一份工作与金融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甚至他早年的日子还有些艰苦。
1961年出生的李小加,16岁技校毕业,随后做了4年海上石油工人,每天钻井开采石油,工作并不轻松。虽然职业起点并不高,但在做工人期间,他抓住一切时间和机会,捧着收音机来学英语。
当时,年轻的李小加有一个大学梦。平时有空,他会到大学门口站着,看那些年轻的大学生们进出校门。
他的心里,早就埋下了一颗不甘平庸的种子。
做工人时期的自学和积累,让李小加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蜕变。
70年代末恢复高考后,机会垂青了这位有准备的年轻人,他顺利考入厦门大学英文系,并于1984年毕业后担任《中国日报》记者两年。
做记者时的李小加
1986年,李小加随着那波出国潮赴美留学,在阿拉巴马大学获得新闻系硕士学位。然而临近毕业,他发现在美国做记者仅能实现基本温饱,并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中产生活。
李小加的第二次人生蜕变随之而来。
不甘平庸的他,换了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学科——法律,选择继续深造。刻苦好学的他成功获得顶级名校哥伦比亚大学法律博士学位,并先后任职于两家华尔街著名的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与兼并收购相关工作。
做了几年律师后,李小加的人生再度开挂,开启了自己的第三次蜕变。
1994年,他离开律所,加入美林证券,成为投资银行家。1999年起,李小加担任美林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兼总裁,期间牵头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一系列国企赴港上市的重大项目。
2003年,他又加入摩根大通,任中国区主席。他在任期间,摩根大通在华业务迅猛发展,完成了包括中海油、中国铝业、招商银行等股票的发行上市工作。
“石油钻井工人”李小加当年可能怎么都想不到,20多年后他再次踏上石油钻井平台时,竟是以投资银行家的身份来运作价值超百亿美元的并购项目。
二十年时间,从石油工人到记者,再到律师和投资银行家,李小加一直被命运眷顾。
当然,他的三次人生蜕变与早年的不懈奋斗关系密切。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也铸就了李小加变革者的性格特质。
港交所史上的“第一变革者”
在投行界达到顶峰后,李小加再度变换赛道,于2010年起担任全球最大的交易所集团之一的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
拥有内地、香港和美国等多重背景的李小加,成为港交所史上第一位“北方人”掌舵者。或许得益于多元文化背景、职业经历和求变的性格,使他在香港这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大放异彩,成为港交所史上推出最多项重要改革的行政总裁。
上任不久,李小加便推动港交所的交易时间与内地接轨,并于2012年收购全球最大的金属定价中心伦敦金属交易所。随后几年,李小加的港交所与内地相关机构共同推进了“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落地。
“在亚洲时段里连接世界和中国”,是李小加为港交所树立的长期愿景。搭建起内地与香港证券交易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是李小加港交所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于香港金融市场一直被外界冠以“科技含量低”的标签,李小加任内也在大力推动港交所的科技改革。2019年年报显示,港交所将“拥抱科技”定为战略核心之一。过去数年中,港交所善用科技革新其核心业务,拓展了金融科技领域的新机遇。
伴随着香港金融市场拥抱科技的大趋势,许多券商也积极参与了这次金融科技化的进程。2018年7月12日,香港证监会推出券商开户新规后,包括富途证券在内的一些新锐券商积极响应,快速推出全线上开户服务,让香港投资者也能像内地投资者那样享受全线上投资体验,也让香港没有被金融科技的大潮抛下。
除了“互联互通机制”和“拥抱科技”,李小加任内,港交所最重大的改革举措要属2018年的那次上市制度改革。
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推出重大上市制度改革,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三个章节:对以互联网为主的新经济公司开放“同股不同权”、允许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上市、支持大中华地区和国际公司来港寻求二次上市。
这一改革举措被各界视为港交所成立25年来,力度最大的上市制度改革。
没有李小加,可能就没有港股打新的火热
此次空前的改革,直接助力港交所取得2018年IPO募资额全球第一的佳绩。2019年也香港成为184家企业IPO首选地,以募集总额3155亿港元的成绩再度蝉联全球第一IPO市场。
过去11年中,港交所7次成为全球第一IPO市场,越来越多内地新经济企业选择赴港上市,香港也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上市中心。
这一系列变化也直接带动了香港新股市场和港股打新热潮。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在美国上市的京东将于5月底招股,最早6月回港二次上市;农夫山泉也将于近日登陆港股。早在今年1月就有消息称,百度对赴港二次上市进行了内部评估。此外,网易、百胜中国、携程、58同城等多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也传出有意回港二次上市。
另一波港股打新热潮将从5月底开始点燃。
饮水思源,可以说没有李小加,就不会有如此火热的香港新股市场。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极大地吸引了内地和国际新经济企业赴港IPO,改变了港交所上市公司的质地,增加了新经济和生物科技公司的比重,也直接促成了港股打新概念的火热。
尾声:虽“败”犹荣
一切顺风顺水之际,锐意进取的李小加2019年想更进一步,斥资700亿港元收购伦交所。
略有遗憾的是,收购以失败告终,但改革派李小加依然表示,港交所国际拓展的步伐不会因为放弃收购伦敦证交所而放缓,“我们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决心不会变,我们立志成为国际领先亚洲市区交易所的愿景也不会变”。
之后,港交所的变革者李小加选择急流勇退,不再与港交所续约。港交所主席史美伦在一季度业绩会上指出,李小加离任与收购伦交所失败完全无关。
虽然收购失利对2021年即将届满离任的李小加留下一丝遗憾,但瑕不掩瑜,他给港交所和香港金融市场带来的变革,势必让香港在中长期受益。
从外部环境看,随着中概股回港的大趋势日渐显现,香港资本市场依然会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优化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而这也与李小加过去十一年的改革息息相关。
四十年前,改革开放的大时代造就了李小加。四十年后,李小加也打造了一个开放包容的港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