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全球化趋势不会根本逆转中欧关系面临新的使命

由 终廷花 发布于 财经

中国网6月4日讯(记者杨玲玲)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及各国未来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疫情过后的全球化将何去何从?近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化历史趋势不会根本逆转。

张明指出,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进程,早在16世纪就已开始。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近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各方广泛参与分工合作,70%的国际贸易都是半成品贸易,各国利益因此深度交融,单个国家已无法独善其身,谁也不能关起门来搞发展。另一方面,破解全球化难题要靠协调合作。疫情暴露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存在一定的缺陷和脆弱性,各国对自身产业布局干预可能增加,但目前的全球价值链是根据市场规律自发形成的,已稳定安全运转了几十年,试图人为将其切断,甚至鼓噪“脱钩”“转移”“重建”,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中欧是全球化的天然守护者

中欧都是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受益者,都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因此成为全球化的天然守护者。张明介绍说:“近期,我同中欧企业界人士就供应链和复工复产等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流。我了解到,约九成欧洲企业认为,疫情影响是暂时的,他们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大众汽车等多家企业还计划今年增加对华投资。根据欧盟中国商会的调查,尽管疫情给在欧中国企业经营带来了一定困难,但是近六成中资企业仍表示将继续加大在欧投资。”他认为,中欧投资者们的相似选择给当前遭遇逆风的全球化带来了希望。

此外,据张明介绍,中国与多个欧洲国家正以建立必要人员往来“快捷通道”为契机,为复工复产和恢复经贸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进一步提振应对疫情冲击的信心。

欧洲企业对中国市场抱有强大信心

目前欧盟在华投资企业超过1.6万家,设立项目超过4.7万个,累计投资超过1100亿美元。张明告诉记者:“中国的广阔市场和迅速增长的消费规模给欧洲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和巨大的增长空间。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先生不久前表示,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有世界上最好的产业结构,欧洲企业未来不会选择离开中国市场。相信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环境日臻完善,广大在华欧洲企业一定能觅得更多更好的商机。”

面对疫情,欧洲企业仍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据张明介绍,截至目前,欧洲地区已有27国逾400家企业报名参加第三届进博会,已签约面积达10.2万平方米,许多企业还一次签署了未来几届的参展合同。他说:“这反映出进博会的巨大吸引力以及欧洲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强大信心”。

中欧关系面临新的使命

今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张明表示,45年来,双方都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覆盖14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即将全面建成。欧洲政治、经济、社会一体化不断推进,欧盟成员国已达27个。中国与欧盟各自发展壮大的路径不断交汇交织,中欧作为全面战略伙伴,积极推动构建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中欧关系越走越近、越走越深。

目前,中欧贸易额已达建交时的300倍,双向人员往来每年接近800万人次。张明说:“中欧合作已扩展至和平与安全、环境、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诸多领域,双方在国际事务中为维护多边主义、应对全球性挑战而努力,相互合作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全球意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欧各自提出了宏伟的发展目标。强劲增长、持久和平、持续创新、清洁环境和多元文明成为双方的共同选择,必将激发出更蓬勃的合作动力。”

在展望未来中欧关系时,张明指出,走过45年历程的中欧关系正面临新的使命,双方需要更高质量的发展、更加紧密的合作和更高水平的开放。他认为,技术创新、数字互联、绿色环保等将在中国经济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而欧盟也在积极推进绿色新政和数字战略,中欧应积极培育这些新合作增长点。

张明表示,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歇,也希望欧盟等国际伙伴与中方共同努力,维护全球开放合作环境、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我们期待着达成一份高水平、平衡的中欧投资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