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中国赶上了“三班车”,疫后迎来四大产业创新
中国的产业经济从长远来看仍然有成长的纵深空间。“在今年的特殊环境之下,中国的经济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反而迎来了四大产业创新”。
日前,由世茂海峡公司主办的“广州塔尖领袖之夜”暨广州领袖汇首发仪式主题活动,受邀出席的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分享了他对产业经济的“危”与“机”看法,并为消费者给出当前形势下的理财建议。
中国赶上了“三班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42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吴晓波认为,在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中国赶上了工业革命的“末班车”、互联网革命“头班车”,以及产业智能革命“未来列车”。
其实没有所谓的夕阳行业和朝阳行业。每一次经济危机和动荡都造成了任何一个行业的产业秩序和格局的巨大变化。而2020年,恰逢疫情的影响,这种情况同样可能出现。“所以,今年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都有弯道超越或者被超越的可能。”
产业经济的两大“告别”
无论有没有疫情,中国的产业经济出现了哪些特点?
中国告别“快时代”,硬科技催生慢哲学。过去的10多年,一年创业、两年上市创富的神话层出不穷。“未来100百年,只要还是在和平发展期内,不可能再有任何人在30岁的时候登上中国首富”。
吴晓波认为,短平快的野蛮狂飙时代已经结束,回归到产品、内容、商业逻辑本身,产生慢哲学,创业、资本投资回报率等都会慢下来。“好房子慢慢造,一本书慢慢写,一个公司慢慢做,消费者越来越相信时间酿造出来的好酒。”
同时,中国告别“崇洋时代”。新中产阶层满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比如在哪个城市买房子,买什么房子,谁造的房子,这一系列选择体现了审美哲学;以新国货运动为代表的审美也将发生创新。
疫后迎来四大产业创新
疫后中国将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守城大国对新兴大国的战略遏制加剧;二是经济降速对消费和就业的严峻挑战,三是产业动能转换期的周期性波动被打败。
在今年的特殊环境之下,中国的经济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反而迎来了四大产业创新。
一是企业服务软件元年。以钉钉、腾讯会议为代表的企业服务软件迎来发展壮大的机遇;
二是以直播带货为代表的互联网化的消费者关系发生了重建;
三是低端制造业加速外流倒逼智能化的创新;
四是全社会的信息化联网加速令到大数据和云计算会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经济环境的变化,个人该如何去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尤其是在资产配置方面又将如何处置呢?对此,吴晓波认为,可以消费者可以考虑三个方面的投资:首先,是可以考虑适当投入到金融市场。对于上班或者创业的消费者来说,与其花大精力去研究股市,针对一两只股票进行博弈,还不如省心、稳健一点,直接购买指数型的基金。
其次,投资不动产依然是这今年资产保值的最重要手段。最后,如果消费者还有闲余资金,可以拿10%左右出来投资到产业智能革命列车的行业。但他也表示,这种投资可能会有90%的可能性会垮掉,但万一成功了,带来的回报将非常巨大。
南都记者 王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