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中国经济二季度能否企稳?何时走出负增长?官方回应

由 亓官天亦 发布于 财经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15日电 国新办15日就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4月经济运行情况如何?二季度经济能否企稳?中国经济何时走出负增长区间?对于这些热点问题,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爱华逐一进行了回应。

4月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积极变化

刘爱华指出,4月份总体经济延续了3月份以来恢复改善的势头,主要指标呈现了积极变化。主要特点可以从四个方面总结:

第一,复工复产扎实推进,企业的预期在环比来看都出现了一定程度改善。第二,生产需求逐步好转,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从上月下降1.1%转为增长。第三,转型升级态势持续,1-4月份,和互联网相关的新业态、新模式继续保持逆势增长。第四,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当月城镇调查失业率是6.0%,比上月小幅上升0.1个百分点,月度之间波动比较小;物价保持了平稳回落的态势,当月CPI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

刘爱华强调,同时也要看到,这些指标的改善有一定补偿性恢复的性质。当前境外疫情正在蔓延扩散,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还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国内的稳定复苏也面临很多新挑战。

二季度中国经济能否企稳?

对此,刘爱华称,对未来的走势判断概括为三句话:

第一句话,我们有底气。这个底气来自于我们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完备产业体系、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超大的市场规模。这些优势在严重疫情冲击下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在抗疫情过程中甚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底气也来自于转型升级的态势确立、新动能的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句话,我们有信心。从多个先行指标来判断,我们经济持续复苏改善的势头是有条件、有基础的。

第三句话,我们有挑战。从经济层面来看,复苏势头还没有回到全面的正常水平,就业压力还比较大,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还比较多,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比较多,所以还要保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

中国经济何时走出负增长区间?

预计哪个季度经济能够走出负增长的区间?对于这一问题,刘爱华表示,目前从月度的情况看,工业生产当月出现了转正,增长3.9%,但与往年正常的水平和长期趋势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其他指标,如投资、零售、出口和服务业等都处于下降的状态。

刘爱华强调,虽然月度之间有降幅收窄或者个别指标转正的恢复改善势头,但要消除前期严重的疫情冲击带来的影响仍然是有挑战的,不但取决于国内复工复产推进的进度,可能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到外部疫情的影响,以及外部经济变化的影响。

消费复苏的势头有条件得到持续

发布会上,刘爱华指出,目前消费升级的势头还是在继续。从今年以来各月之间零售变化的趋势来看,大势没有改变,基本生活用品基本保持了平稳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继续较快增长,一些受疫情冲击的行业或者产品销售在目前疫情防控的形势变化下也呈现了恢复的势头。

所以,虽然消费回归的势头仍然面临一定挑战,在消费端仍然会感受到这种压力。但是,短期来看,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步回归,消费的环境在逐步改善;长期来看,消费复苏的势头也是有条件得到持续的。

就业压力大,但质量、水平在提升

谈及就业,刘爱华介绍,从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变化来看,月度之间调查失业率的变化是比较小的,整体是平稳的。但是从更多的指标来看,目前就业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一是就业规模低于上年同期,二是城镇调查失业率也高于上年同期,三是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比如农民工。

不过,虽然目前就业压力依然比较大,但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国家统计局快速调查显示,城镇在职未就业人群比例,从3月份的18.3%下降至3.5%,这反映出就业质量、就业水平是在提升的。

全球经济收缩,中国出口很难独善其身

针对出口,刘爱华表示,出口的前景确实面临比较大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在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确实面临比较大的风险挑战。虽然4月份货物出口实现了8.2%的增长,但对前景不能过于乐观。今年以来,在一系列稳出口政策的支撑下,外贸企业加强市场调节能力、发挥自身竞争力、开展多元化布局,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结果。但是,在全球经济收缩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出口也很难独善其身。所以,在这方面还是要对风险挑战要有充分的估计。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