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经济观察)特殊时期谋突围 中小微如何穿越“生死线”?
中新社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 王恩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受开工延迟、需求萎缩等因素影响,中国不少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加大,游走在“生死线”上。
浙江福莱克铸造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这家位于浙江丽水的小微企业主营防爆电机和机械铸件。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有规划:一方面,50%的工人来自温州及安徽、四川等地,直到3月中旬才逐步到位;另一方面,运输受阻,公司原材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
但在福莱克公司主要负责人黄国平眼里,逆境是暂时的。“疫情期间陆续出台了各类惠企政策,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自救。”为实现突围,该公司谋划加强“造血”能力,引进先进设备,丰富产品体系,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推升市场需求和利润水平。
自救的钱从哪来?黄国平介绍,关键时刻,公司通过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向中国农业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880万元(人民币,下同),用于生产转型和扩大产能。“没想到农行当天就联系我们,两天时间880万元贷款就到账了。”
特殊时期,众多中小微企业正奋力逆境突围。而在中国官方不断加大金融纾困力度的背景下,这样成功穿越“生死线”的故事越来越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中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08万亿元,同比增加2.83万亿元,同比增速27.56%,远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
与此同时,有关部委出台专项政策,指导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受困小微企业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截至5月31日,银行机构已对79.9万户的1.44万亿元到期贷款本金实行延期;对59.7万户的653.7亿元到期贷款利息实行延期。
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透露,银行机构已为超四成中小微企业到期贷款提供再融资支持,缓解了受困企业的财务支出和流动性压力,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针对融资贵的“老大难”问题,中国官方还推动金融部门向企业合理让利。据了解,通过降低利率让利、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银行减少收费让利三种方式,预计金融系统今年全年将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
特殊时期的特殊安排,为中小微企业穿越“生死线”创造了条件。但对于广大经营者而言,“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尴尬并不只出现在疫情期间。
“支持企业发展,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看来,支持小微企业生存发展,不仅要关注短期内能提供什么待遇、给予什么照顾,更要立足长远,“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他们更在意、更需要的是稳定和长期的制度性支持”。
如其所言,在破解眼前难题的同时,也要看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策、久久为功。
中国央行等八部门近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着眼长期性、制度性政策建设,旨在培养金融机构小微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可以预见,金融“活水”将更好滋养实体经济,呵护中小微企业成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