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筚路蓝缕到如今。
1月16日,以“中国资本市场30年”为主题的第二十五届(2021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京举办。
论坛总结了中国资本市场30年成就和经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中国金融如何进一步开放、中国资本市场如何走出低迷等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在此次论坛中,来自多个监管部门领导、专家学者的观点碰撞,值得业内反复咀嚼。
阎庆民:“四个持续”提升监管效能
在论坛现场,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就上市公司质量提高的话题展开详述。阎庆民指出,三十年来,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为我国经济实力和大幅度跃升做出了积极贡献。发展至2020年,上市公司总市值已近80万亿元,数量超过4100家,市值排名全球第二,数量排名全球第三。
监管与市场发展相生相伴,随着上市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监管工作形成了以辖区监管责任作为基础,从证监会机关派出局,交易所三点一线的协同配合,统筹抓好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监管,努力给市场投资者一个真实、透明、合规的上市公司。
阎庆民表示,证监会坚持“四个持续”,不断提升监管效能。一是持续夯实法治基础,强化上市公司监管制度保障。二是持续深化简政放权,纵深推进市场化改革。三是持续强化监管执法,全面提升监管的震慑力。四是持续加强风险防控,建设守住风险底线。
“没有好的上市公司就没有好的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的永恒主题,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本市场的一贯要求。”阎庆民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上市公司在新时期、新起点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是在双循环情况下强化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强化市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
具体来看,阎庆民将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归纳为四个“进一步”:一是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监管制度;二是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三是进一步优化监管与服务,推动健全证券司法执法体制,落实“零容忍”要求;四是进一步凝聚各方合力,同频共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阎庆民表示,证监会将统筹处理好创新与监管,发展与安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一方面继续推进放管服的改革,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严格履行监管主责主业,推动健全整体司法执法体制,落实“零容忍”的要求,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尚福林:发挥上市公司“主力军”作用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表示,三十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成就巨大。在新的发展阶段,资本市场在支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上更有作为。
在新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当中,资本市场应有怎样的目标任务?对此,尚福林从上市公司作用、财富管理功能和科技创新三个方面,给出自己的建议:
一是夯实上市公司基础,发挥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上市公司是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的重要载体,夯实上市公司的质量,是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
要引领更多的企业要通过直接融资,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市场的包容性、覆盖性,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公司通过上市和其他直接融资渠道,突破发展所需的资金瓶颈。
尚福林指出,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基础是上市公司的质量建设。要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升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完善制度规则,支持优质企业做优做强;同时,要坚决打击欺诈发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纪违规行为,净化市场生态环境,实现优胜劣汰的市场自我调节,增强市场的可投资性。
二是强化财富管理功能,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尚福林表示,资本市场是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重要渠道。要继续大力发展专业机构投资者,壮大理性成熟的中长期投资力量。继续扩大市场开放,丰富投资渠道和品种。健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做好投资者权益保护,特别是对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
三是加强科技与资本融合,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的枢纽作用。尚福林认为,资本市场聚焦科技创新,是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资本市场的独特优势。“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面临的外部环境同之前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技术的高度不确定性和高昂的基础设施、基础研发投入,资本市场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吴晓求:构建新时期的国际金融中心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教授代表专家学者作大会发言。他回顾了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来艰苦卓绝的改革历程,总结出三十年艰难探索留下的三座丰碑:沪深交易所的创设和运行、股权分置改革、注册制改革。
吴晓求表示,注册制的核心思想是“金融资源由市场配置”的原则,也是关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市场是资源配置决定性力量”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让什么样的企业上市、以及这个企业怎么定价,都交给市场来完善。注册制开启了市场化改革的时代,中国的市场结构、上市公司结构得到了重大的变化,技术企业开始慢慢占据主导的地位,这和注册制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对于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目标,吴晓求提出,要构建新时期的国际金融中心。到2035年,在把中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时,中国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大体上可以实现。
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吴晓求指出,首先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推动创新;其次是要保持人民币的长期信用,以及保证国防实力。在软实力方面,坚实的法治基础、严格的契约精神、足够的透明度,都是构建全球竞争力的保障。
侯守法:期待资本市场为券商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作为论坛主办方之一,国融证券董事长侯守法发表开幕致辞。他指出,我国构建了既遵循国际市场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制度体系;并将在推动资本、科技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中,发挥新作用,成为新引擎。
侯守法称,随着注册制在科创板、创业板的逐步实施,我国资本市场越来越市场化,注册制也为我国经济创新转型提供了新的引擎。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才能提振投资者信心,进而带来资本市场的繁荣。
关于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展望,侯守法表示,未来希望资本市场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核心,为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提供坚实的纽带。
同时,继续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继续大力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继续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金融开放。侯守法指出,希望融资端改革和投资端优化之间更加平衡,协调发展,不仅让企业融到钱,也要让投资者分享资本市场红利,这也是注册制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最后,侯守法表示,希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壮大,能为券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也能为我国金融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为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成熟与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相关报道: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交易规模稳居世界前列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继续推动公司法修订和制定上市公司监管条例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坚持“四个持续” 不断提升上市公司监管效能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2020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规模1.66万亿
“十四五”如何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刚刚这场会议上释放出这些信号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