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9月24日刊发题为《下一场金融危机可能很快到来》的文章,作者系吉利恩·泰特。文章指出,对金融危机的担忧让商业情绪低落,此外,也许金融业的困扰在疫情前就存在了。文章摘编如下:
你认为发生新金融危机的概率有多大?本月,英国牛津经济咨询公司的数据处理专家向162家全球企业提出了这个问题。平均来看,他们认为今后两年中发生新金融危机的概率是20%。
这个概率是全球发生第二波新冠疫情风险的两倍,可悲的是,也是出现早期有效疫苗概率的两倍。
这些担忧已经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后果:在本月的牛津调查中,它们让商业情绪低落,低于硬数据支持的水平。负责该调查的经济学家杰米·汤普森说:“我们的分析显示,对金融危机的担忧是造成悲观情绪的主要原因。”
这应该会让投资者感到关切,尽管不是因为眼下就可能突然爆发一场金融危机——至少不是像2008年那样以极受媒体关注的方式爆发。至少有两个因素会降低这种风险。
首先,美联储和其他央行已经明确表示,将尽“一切努力”让市场在疫情期间保持运转。3月份的情况就是一个恰当的例子:当美国国债市场冻结时,美联储迅速介入,提供了不同寻常的流动性支持。
其次,银行不是今年经济冲击的源头。在美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银行的资本状况比2008年的时候好得多。美联储高级官员兰德尔·夸尔斯说:“美国大型银行进入这场危机时状况良好,美联储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帮助增强银行的韧性。”或者正如金融数据集团美国晨星公司所说:“这次美国金融体系发生破产和资本危机的风险似乎要低得多。”
然而,这里有一个问题:金融危机并非总是以雷曼兄弟公司倒闭那种方式出现。有时,金融压力会以一种更隐晦的方式出现。纯粹主义者可能会吹毛求疵地争辩,这种情况算不算得上是“危机”。但关键在于,长期的压力可能导致经济逐步衰竭,正如牛津调查的受访者认识到的那样。
如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卡门·赖因哈特提到的,困扰金融业的一个问题是,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许多机构的杠杆就很高了。她在一个网络研讨会上说:“如果考察金融部门的脆弱性,从长远来看,很难乐观。”
更有甚者,在新冠肺炎继续肆虐之际,仍然无法计算疫情最终造成的信贷损失规模,尤其是因为普遍实行的延缓还贷政策会掩盖大部分损失。国际清算银行经济学家申铉松(音)指出:“尽管银行不是危机的源头,但他们无法指望不受到损害。危机当前的流动性阶段正在让位于偿付能力阶段,银行无疑将承受主要压力。”
4月27日,行人走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附近空荡的街头。新华社发
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