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围攻之下,独立云厂商前途何在?
随着越来越多独立云厂商发布业绩预告,新兴云厂商盈利不佳这一事实再度浮出水面,从初出茅庐的新生力量,到如今被大厂围攻下不得不又陷入传统战局。独立云厂商的命运或许又验证了,市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没有绝对的“初创企业”的光环。
今年2月,UCloud 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公告,实现营业总收入29.08亿元,同比增加18.46%,净利润-6亿元,上年同期为-3.43亿元,同比亏损增加。
据Wind数据,UCloud 2018-2020年及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87亿元、15.15亿元、24.55亿元、29.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39%、27.58%、62.06%、18.46%;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973万元、998万元、-3.69亿元、-6.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81%、-87.48%、-3802.44%、-81.64%。
走过前两年的迅猛增长,自2019年以来,UCloud增速开始变得不稳定,净利润也一直在下滑,2020年亏损更是达到3.69亿元。
UCloud 2018年-2021年营收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 数据来源:Wind
2020年1月,顶着“中国云计算第一股”的头衔,UCloud在科创板成功上市,上市当天市值超300亿,开盘价达到72元,一时风头无两。经过两年的成长,增收不增利的魔咒依然难逃,独立云厂商既有的盈利困局依旧难破。
不光业绩受损。2021年业绩发布的前一天,UCloud还发布公告称,第二、第三大股东重元优云、君联博珩同时拟减持不超过公司8%的股份,这也再度打击了市场信心。近日来,UCloud股价也是不断下跌,收盘价达到19元,总市值缩水至80多亿元,相较其上市时减少200余亿元。
云厂商正将亏损从一级市场转嫁到二级市场
故事还要从一众独立云厂商上市讲起。2020年1月,UCloud在科创板上市,成为“中国云计算第一股”,2020年5月,金山云在美股上市,成为“美股中唯一一个中国纯云服务商”,2021年3月,青云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混合云第一股”。独立云计算厂商接连上市,给了市场足够的底气,连徘徊在美股门外的七牛云也备受关注。
一众独立云厂商陆续上市,也为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经过了一级市场的洗礼和认可,他们的商业模式似乎已经被市场所验证。
但残酷的是,来到二级市场的独立云厂商们似乎依然无法摆脱和大厂正面竞争的局面,褪去了初创企业的光环和敲钟的意气,他们并没有改变基本的竞争格局。
目前,云市场最大的盘子公有云市场,份额已经稳稳被几个厂商占据,阿里、腾讯、华为、中国电信稳居前几位,同时金山云、UCloud、青云等独立云厂商共同争夺剩余的24.2%的市场。
IDC中国公有云市场上半年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IDC
虽然一直是概念下的火爆市场,但固有格局下,云市场可瓜分的市场和增长点却并不算多。
作为一个软硬件资源投入巨大的行业,云市场服务规模越小,就越难以摊薄成本,规模大者则是赢者通吃。在这方面,独立云厂商面对互联网大厂的“重投入、全线铺开”的打法,只能望而却步。
云市场主要客户也不外乎互联网企业、政企客户以及一些有上云需求的传统企业这几种类型。互联网企业已经被不断分食,政企客户预算缩减,传统企业往往成为那块“难啃的骨头”。
云市场热度不减,市场机构口中也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增速,但市场本身的繁荣似乎不能给独立云厂商业绩不稳定的增长速度提供注脚。
独立云厂商业绩亮点难言,增长乏力
金山云、UCloud、青云上市市值与目前市值对比(现市值截至3月19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其他业绩不佳的厂商也验证了这一点。近期,青云也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亏损2.72亿-2.85亿,期间费用增加,净利润仍然为负,亏损同比继续增加。青云2021年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市值超过40亿元,11天后,就跌破发行价,至今未能恢复元气。
依托金山系和小米的金山云过去一年同样黯然,市值蒸发超20亿美元,近三年虽然亏损一直在收窄,但累计亏损金额已达到30.64亿元。其在美股上市时,“唯一一个中国纯云服务商”的光环已经不在。
在将故事从一级市场讲到二级市场的同时,独立云厂商也将自己缺点暴露了出来。虽说对于云厂商来说短期亏损并不是问题,但难的是市场在业绩亮点缺乏的情况下,看不到独立云厂商破局的曙光。
“中立云”,是否是业绩良药?
面对市场的残酷竞争,很多独立云厂商选择了“独辟蹊径”的战略。但目前的业绩说明,独立云厂商的“小而美”、精细化战略并不完全奏效。
如UCloud选择“中立”市场策略,专注于云计算领域,不从事下游客户的业务,不发生业务上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客户在业务和数据方面的私密性。
“中立云”的定位使得UCloud暂时避开巨头的锋芒,利用平台中立定位优势,抓住与阿里、腾讯有竞争关系的公司成为客户,在多云趋势下成为头部互联网公司“第二朵云”或“第三朵云”,满足客户多云管理、灾备等需求。
但这一战略定位背后也是危机意识和生存意识下的不得已之举。在巨头围剿下,这一市场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中立”策略似乎已经不能在现有市场份额中俘获足够的客户,使企业保持足够的增长。
在业绩不佳的情况下,固守城池,独立云厂商的路正在越走越“窄”。
结语:掌声过后,云计算独立厂商的出路在哪里
在“云”概念下的红利成长,借助AI和5G的东风,甚至如今还能得到元宇宙的加持,独立云厂商们是时候思考他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在这个“万物互联”的世界里谋求一个“位置”的准备,否则就只能成为云计算风口期里“暂时”的胜利者。
独立云厂商掀起上市潮后,在云概念的火爆下,享尽了鲜花和掌声。但不良的业绩,却恰如一盆冷水,给市场予以冷却。
二级市场并非一块遮羞布,没了一级市场轮轮融资的压力,背靠更加充足的供血能力,企业真正的实力才到了得到检验的时刻,该亮出板斧的时刻。
创新,不停地创新,也许本身就是最好的战略。
在二级市场,希望这些独立云厂商,有更多好的故事可以讲。
文:夏子 / 数据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