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特斯拉成功逆袭,从一家充满争议的公司摇身一变,成为科技领域的新兴巨头。今年年初至今,资本市场几乎从未停止过对特斯拉的追捧,三个季度不到,该公司市值上涨了近五倍。
近期,特斯拉更是趁热打铁,将股票以1:5的比例拆分(此举意在降低每股股票的价格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其中),尽管公司基本面没有任何变化,但特斯拉股价却进一步上涨。
美东时间8月31日,特斯拉超越Visa成为美股排名第七的公司,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也以1100余亿美元的身价,跻身全球富豪前三甲。
不过,随着连续两条“利空”消息的释放,特斯拉的飙涨神话也按下了暂停键。在刚刚过去的两个交易日内,特斯拉股价分别下跌4.67%、5.83%,现收每股447.37美元,公司市值两日内蒸发475亿美元——相当于跌掉了一个通用汽车的市值。
美东时间9月2日,特斯拉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5%,创五个多月内的最大跌幅。
特斯拉股价的突然下跌,也在其他科技股及汽车股上引发震荡,例如苹果公司股价也一度大跌超过5%,最终以下跌2.07%收盘,中概股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也一度跌超8%、7%、6%,不过最终仅以1.09%、2.3%、2.41%的跌幅收盘。
当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涨1.59%,纳指涨0.98%,标普500指数涨1.54%。其中,道指涨超450点,纳指首次收于12000点上方,标普500指数续创收盘新高。
两大“利空”致股价下挫?
消息面上,特斯拉近两个交易日内宣布了两大“利空”:
一是计划发行50亿美元新股进行再融资;
二是公司最大的外部股东Baillie Gifford对公司进行了套现减持,持股比例由此前的6.32%下降至5%以内。
后者尤其打击了不少投资者的信心。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Baillie Gifford目前只持有特斯拉不到5%的股份。按照拆股后的规模计算,Baillie Gifford减持1928.4万股。如果以公司8月31日的收盘价每股498.32美元计算,Baillie Gifford总套现金额为96.1亿美元。
Baillie Gifford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其仍然是特斯拉的长期“信徒”,减持只是由于投资组合的限制。
声明称,“特斯拉股价大幅上涨,意味着我们需要减持。我们打算在未来数年里都保持特斯拉重要股东的地位,我们对公司的未来仍非常乐观。特斯拉从外部来源大规模筹集资金不再面临任何困难,但如果特斯拉的股价出现大幅下滑,我们仍将非常乐意看见这样的加仓机会。”
上述判断似乎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从市场反应看,特斯拉从外部大规模筹集资金尽管的确不再面临任何困难,但仍不算是利好消息。此前9月1日,特斯拉宣布,将陆续发行新股筹集约50亿美元资金,但市场反手给了“一拳”。
综合来看,市场疑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分析指出,一是特斯拉未能清晰阐释资金用途,仅仅是模糊地表示将用于“强化资产负债表”以及一般企业用途,令投资者失望;二是股票拆分之后再启动增发融资,似乎特斯拉将融资重心开始转移到散户身上,一位激烈看空特斯拉的GLJ分析师戈登·约翰逊(Gordon Johnson)指出,这意味着机构对特斯拉股票的需求“正在枯竭”。
超八成分析师不建议入场
随着特斯拉股价的持续走高,关于公司估值的谨慎观点逐渐增加。尤其是8月11日宣布分拆股票以来,与基本面无关的动向却让公司的股价在半个多月内上涨了80%。
据腾讯财经报道,在财经信息供应商FactSet调查的36位分析师中,只有7人(19%)对特斯拉股票的评级相当于“买入”,而半数分析师则给出中性评级。综合所有分析师的平均目标价为261.85美元,比连续两日下跌之后的收盘价还低41.4%。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RBC Capital Markets)的分析师约瑟夫·斯派克(Joseph Spak)认为,特斯拉“从根本上估值过高”。他认同,特斯拉明显领先于竞争对手,拥有相对廉价的资本渠道、吸引人才的能力,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品牌,并明白“叙事、动能和其他因素”可以影响股价,但他仍强调,归根结底,一家公司的价值应与基本面相关。
上述分析师并不讳言自己曾经低估了特斯拉的价值。他从2019年1月23日以来一直坚持看空特斯拉,后来却不得不将特斯拉的目标价从170美元上调至290美元。“我们认识到自己低估了一个关键的估值点:投资者对替代/清洁汽车似乎有着永无止境的需求。”
实际上,特斯拉从来不缺乏看空者,关于其股价和市值的争议也从未停止,但这家公司自从在中国市场获得大力支持并建厂投产之后,利好消息就没有断过,同时,随着公司本身经营业绩的改善,市场也对这家新创车企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慷慨信任。
《财富》杂志的一项分析称,特斯拉要证明自己的高估值是合理的,就需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2040亿美元的年收入,即卖出350万辆电动汽车,每辆售价5.8万美元。与之可比的是,去年特斯拉去年收入为246亿美元,尚未盈利。尽管电动汽车未来的走向是一片蓝海,但马斯克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不过,对于不少追捧者而言,仅仅将特斯拉看成一个造车企业就太低估它了,在他们心目中,特斯拉的业务和想象空间远远不止于造车,还包括自动驾驶、软件、太阳能等其他各个方面,甚至,马斯克本人的其他项目(如最近公布的Neuralink,成功将芯片植入猪脑),都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对特斯拉股价的推力。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吴宏浩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