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把握“大势” 未来中国的“钱景”在哪?
中新社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 夏宾)“什么是大势?就是降低房地产、金融、教育、互联网等的利润和垄断,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去长期对民生和实体经济的挤压和成本,大力发展制造业、硬科技、实体经济、新能源、资本市场等。”中国经济学家任泽平近日公开发表的这一观点引发关注。
在他看来,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看清这一大趋势,至关重要。每个企业每个人最终都是时代的产物。
事实上,进入2021年以来,中国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反垄断政策持续加码、市场监管措施重拳频出、“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网络安全寸土必守、极其重视对“卡脖子”领域技术的投资……
如此,投资中国的逻辑也在发生变化。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近日在“2021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称,蚂蚁集团上市被暂停,滴滴上市涉及国家安全问题,现在又全面整顿教育行业,这些公司和行业都是投资者非常追捧的,但政策举措下来后他们应该要重新仔细思考一番。
再看房地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说,今天我们强调“房住不炒”,而过去三十年,以住房作为主体资产对象的居民收入已经构成了全社会居民收入70%的资产,“现在再也不可能像过去的普涨逻辑,让你投进去就能够挣钱。”
7月22日召开的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和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一天之后,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信息显示,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自然资源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国家网信办等8部门于近日发布《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其中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那么,中国的“钱景”在哪里?“对于2021年的中国经济,我个人的感受是将进入新经济朱格拉周期,所谓朱格拉周期是一轮新的社会投资周期,至少会持续10年左右。”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直言,新经济主要是指疫情极大激发了经济数字化和绿色化的新动能。
他进一步称,从数字化角度而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在现实生活中因疫情而得到广泛应用,使得各方都认为有必要加速非接触经济和电子政务的发展,这会带来大量软硬件方面以及新基建的投资。从绿色化角度而言,中国官方将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方案,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绿色投资。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新兴产业和新兴消费的机遇较多。例如,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新兴服务业、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改造等。(完)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