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海浪的“守护之声”
新华社天津1月31日电(记者刘惟真)“报告天津交管中心,‘中谷黄海’离泊完毕,申请上线出港。”“‘中谷黄海’,这里是天津交管中心,请小角度上线,注意与进港船加强联系,保持14频道守听,再会。”……
在天津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数位值班员正根据屏幕上的船舶航行计划和实时位置,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天津港的海上交通。
值班长工作台后,正在利用智能监管平台评估水域动态风险的马龙和叶海龙是船舶交通管理中心的“铁杆”工作搭档。工作十余年来,两人曾为数万艘船舶的航行安全保驾护航。
↑叶海龙(左)和马龙(右)在天津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内工作(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海上航行天气多变、风险很高,复杂的海上交通情况需要值班员应变处理,责任重、压力大。马龙介绍说,与指挥陆地交通不同,船舶在海上制动距离长,值班员必须准确预判交通态势,留出充分的提前量,才能避免发生交通事故,保证港口高效运转。
“有时忙起来,连续一两个小时不停和船舶对话,眼睛还得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雷达回波,时刻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值班期间精神高度紧张,一天下来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叶海龙说。
为了及时“摆平”突发状况,从入职起,值班员就开始接受严格的业务培训。除了学习法律法规、掌握专业英语、熟悉业务流程以外,值班员还要随船出海实习、参加引航见习。
“跟随引航员登轮的过程非常危险,我们要在高速贴近航行的两船相对静止的时候,快速地从引航船跳到大船的引航梯上,脚下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马龙说,“虽然危险,但这样的经历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宝贵的航海知识和应急经验,更提升了服务意识。”
十余年来,两人成长为值班长,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现在不仅能通过船员的口音听出他的家乡在哪里,对熟悉的引航员更能‘听声识人’,连他们各自的编号都记得清清楚楚。”叶海龙笑着说。
↑值班员正在指挥天津港的海上交通(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惟真 摄
“厚积”是为了“薄发”。叶海龙说,此前一场争分夺秒的海上大营救让自己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一艘船舶遇到大风浪袭击,快速进水下沉,所有电子设备瞬间失灵。船长向我们打电话求救时,声音都是颤抖的。”叶海龙深知,一旦船舶沉没、船员落水,在当时的水温条件下船员生还希望渺茫。“但如果无法获得准确的遇险位置,对于后续救援来说无异于大海捞针。”
虽然心中万分焦急,但叶海龙稳住心神、冷静分析,想到了让船员开启手机定位的方法。果然,遇险船舶所在地的经纬度信息很快报了上来。叶海龙立即上报情况,请求空中支援。“人命关天,我们必须和时间赛跑,救援越快希望就越大。”
就在救援直升机赶到现场将全体船员救起的短短几分钟后,遇险船舶侧翻沉没。得知船员们终于顺利脱险,叶海龙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
“这是我们的‘高光时刻’。”叶海龙骄傲地说,“我们不断积累本领和技能,是为了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看到遇险船员转危为安、次生事故得到遏制,我们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和自豪。”
↑天津港(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惟真 摄
对“海上指挥官”们来说,春节期间在岗默默守护靠离港的船舶是寻常事。“过年的时候,值班员会和船员们通过甚高频电话互相拜年。一句简单的‘过年好’‘交管辛苦了’,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马龙说。
“每天将进出天津港的船舶‘理顺’,看到通过我们的指挥,一艘艘船舶进出有序,心里总有满满的成就感。”叶海龙说,“工作以来,我深深感受到我们肩上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之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船舶航行风险降到最低,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夜深了,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内依旧灯火通明,值班员指挥船舶的声音清晰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