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一年也能赚247%!战胜市场的秘诀在于......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牛年以来,A股的剧烈波动让不少个人投资者感慨:“刚刚决定跟随抱团股,结果就亏损了,然后转投化工,也没赚到钱,现在要不要买银行地产呢?”
在此市场背景下,去年收益颇为亮眼的投资者经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思考。
近日,雪球人气用户@伯言2020发布了一篇文章,称其2020年收益为247.89%,但其中80%的收益是由20%的交易取得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长期来看换手率与收益率成反比,不管是个人投资者还是基金经理,都需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坚守信仰,方能战胜波动。
多次交易为“无用功”
近期,雪球用户@伯言2020(以下简称伯言)置顶了一篇名为《20%的交易创造80%的收益》的文章,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眼球。
文章中显示,伯言去年累计收益达到了247.89%,是其个人股票投资历史收益最高的一年。去年最大回撤为17.7%,但他用个29天完成了最大回撤修复,投资日胜率达到了60.92%,夏普比率为2.84%。
从收益归因来看,伯言159%的收益是由选股贡献的,行业配置则贡献了70%的收益,而仓位调整贡献不大。
有意思的是,伯言表示,在个股选择上,即使去年提醒自己一定要谨慎交易,长期持有看好的公司,但换手率仍然达到了7倍,一共交易了48只股票。数据统计显示,去年业绩贡献超过5%的只有6只,如果不算打新的10只股票和6只主要收益贡献的股票,有16只股票赚钱并且还有15只股票是亏钱的。
“也就是说,从结果上看那些交易都是浪费钱浪费时间,如果能把精力和仓位集中放在部分股票中,效果可能比这样要好很多。”
伯言还反思称,自己习惯了有看好的标的就先随便买点,然后有空再研究或者觉得错了就卖,也就是用交易上的取巧来取代思考上的懒惰,但最终总结下来发现,这些交易都是在白费自己的精力和仓位。
个人投资者需谨慎跟风
伯言在投资上的懊悔并非个例,大多数散户都会在回顾一年的投资时,感慨道:“买了牛股却只拿到20%收益,还不如不交易。”
美国投资公司Betterment的一项研究显示,投资者检查自己的交易账户越频繁,看到自己亏钱的概率也越高。如果投资者保持每天一次的频率查看自己的交易账户,则有约50%的可能性会看到自己的账户正在亏损,25%的可能性看到自己的账户亏损达到2%及以上。而越是看到自己的账户在亏损,投资者的心态就越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也就越可能在不冷静的情况下急于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最近市场震荡很多投资者被套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月份觉得消费涨得好,而且基金经理去年四季度都在抱团大市值股票,所以一股脑就冲进去干,结果刚买入没多久就开始调整,接着听说基金经理要买化工,就又去买周期的龙头,结果这周也在亏损,这就是跟风买入的风险所在。”沪上一位基金经理直言,今年很多优质板块和个股都处于高位,个人投资者更要切忌追高买入,需深入研究、冷静思考当下的宏观环境以及个股的基本面和估值情况,结合自身的资金性质,进行投资。
买基金更需长线思维
近年来,不少散户意识到,由于频繁交易、研究时间和能力有限,自己的投资收益并不理想,因此转投基金。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股民变基民是一种良性且长期的趋势,但个人投资者莫要把基金当股票炒,需形成长线思维。
一直以来,基金投资者的申赎行为存在较为明显的追涨杀跌特征。
在2006年、2007年、2009年、2014年四季度至2015年上半年、2015年四季度、2016年二、三季度,以及近两年市场上涨过程中,权益基金整体表现出持续的净申购。而在2008年以及2015年三季度、2016年一季度的几次市场大幅下跌的过程中,权益基金整体表现出净赎回,且在市场的阶段性底部区域,赎回量达到高点。
其实,长期持有一直基金大概率是赚钱的。
此前,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不同类型公募基金长期业绩评价报告》就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过去15年、过去10年、过去5年普通偏股型基金(A类)业绩指数收益率分别为892.83%、145.52%、62.8%,过去15年、过去10年、过去5年偏股型基金(股票上下限60%-95%)(A类)业绩指数收益率分别为1294.88%、196.57%和73.68%,均高于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
编辑:吴晓婧
【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