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猪王”牧原股份高速成长之谜 | 拆年报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徐兵)把时针拨回到2018年,谁也无法想象当年让秦英林“睡不着”的生猪行业,能够迎来曙光。更无法预料到的是,在此之后,牧原股份盈利连续增长,到2020年,其归母净利已超前十年之和,且2倍有余。
熬过至暗,或许才能成为真正的王者。
不过,在过去的2020年以及今年,生猪行业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依旧挑战不断,新冠肺炎疫情、猪价大幅波动、原料成本抬升以及非洲猪瘟不断袭扰等诸多因素。那么,牧原股份又是如何应对的?在养好猪的同时,牧原股份在屠宰和肉食领域的成效又如何?
双重压力下的猪企
4月29日,生猪龙头牧原股份公布2020年成绩单,同时一并公布了2021年季报。
年报显示,牧原股份202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62.77亿元,同比增长178.31%;归母净利润274.51亿元,同比增长348.97%。在A股猪企里,牧原股份营收排在第四位,但归母净利排在第一位。与此同时,这也是牧原股份历史上最好成绩单,其中归母净利是前十年盈利之和的2倍多。
2021年一季度同样如此亮眼。国内猪企五巨头中,仅牧原一家实现业绩上涨。
牧原股份发布一季度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52亿元,同比增长149.72%;归母净利润69.63亿元,同比增长68.54%。然而,新希望一季度净利大降90%,温氏股份净利降7成,正邦科技净利降低76%,天邦股份净利降58%。
“盈利下降的原因是生猪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叠加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生猪养殖成本上升,导致猪产业盈利下降。”新希望财报里表示。实际上,很多猪企业绩下滑均是这一因素导致。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出现持续下跌,可称得上“塌方似大跌”,甚至有的养殖户已出现了“弃养情绪”。猪易通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外三元生猪平均价格为23.37元/公斤,较年初下降了34.5%,然而无明显止跌迹象。
不仅如此,养殖成本亦在抬升。自去年以来,玉米和豆粕价格一路攀升。其中玉米从2020年1月的1944元/吨,升至今年4月2808元/吨,几乎翻倍。
双重压力之下,极大程度上挤压了养猪企业的利润空间。
穿越周期的密码
一个完整的猪周期,约3~5年时间,大周期中也会存在若干个小周期。谁能穿越周期,谁也将“脱颖而出”。
牧原给出的答案:成本优势。在生猪价格下行周期里,优秀猪企往往通过成本优势实现跨周期成长。
值得关注的是,牧原股份采用的自繁自养的养猪模式在控制成本上具有一定优势,而自繁自养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企业不需要外购仔猪,这样大大降低企业的养殖成本。不仅如此,牧原股份也曾表示,公司不仅不存在对外采购现象,而且还向温氏、天邦、新希望、正邦等头部猪企提供了大量仔猪和种猪。
之所以其他猪企选择外购,主要由于养殖端外购仔猪需要投入的时间、资金要少,养殖周期也短。
业内人士认为,若采用自繁自养模式,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养殖端首先需要购买后备母猪,等到后备母猪长到150公斤左右才可以配种,从后备母猪到商品猪出栏至少需要12个月以上。而猪企外购仔猪,利用已有建设,直接从市场上购买断奶仔猪就可以进行育肥,从购买到出栏,所需的时间大概五六个月。
这也是其他猪企在猪价高位时,实现业绩快速增长的方式之一。不过,这也使得牧原获得了“超额的收益”。牧原股份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公司会根据未来猪价走势,来调整仔猪和种猪销售量,有利于公司利润实现最大化。”
牧原股份在年报里表示:“2020年公司主营业务为生猪的养殖销售,报告期内,公司销售生猪1811.5万头,其中商品猪1152.4万头,其中仔猪594.8万头,种猪64.3万头。”
不过,牧原股份把业绩增长原因归于销售量的增加,但是从目前看,对于其他猪企业来讲,一味的扩大产能,通过“以量补价”的策略可能是行不通的。比如,以目前一季度销售成绩在上市企业中排名第二的正邦科技为例,企业的生猪销量增长越快,价格回落就会越明显。之所以如此,关键还在成本上。
2020年底,牧原股份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曾表示,一季度的成本相对较高,超过15元/kg,第二季度开始成本有所下降,三季度单位成本约14元/kg,预计四季度的单位成本维持在14~15元/kg的水平。
然而,同行猪企外购仔猪成本育肥出栏多在20元/kg以上。
相比“公司+农户”养猪模式,自繁自养模式本身对也成本具有节约优势。“牧原股份无需向农户(或家庭农场)等支付委托养殖费用,从而降低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牧原股份称。记者注意到,其中,2020年温氏股份头均委托养殖费用达到250元/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牧原股份仍将继续扩大产能。牧原股份表示,2021年公司预计出栏生猪3600万头至4500万头。同时,也将持续增加土地储备,扩大养殖规模。
拿起屠刀的牧原
由于全国大部分省市生猪生产和猪肉消费不匹配,因此从生产区调往消费区的情况一直存在,并且各地猪价存在差异。但是因非洲猪瘟的暴发,政策风向也开始从“调猪”转向“调肉”。
自2019年以来,上游养殖业已开始延伸至屠宰业。在这个队伍里,有国内生猪头部牧原、温氏、新希望,也有不少中小型猪企参与。
那么,拿起“屠刀”的牧原,2020年该项业务板块成效如何?
牧原股份年报里给出一组数据:截止2020年末,已在全国设立15家屠宰子公司,规划屠宰产能约4000万头/年,所有屠宰生猪均来源自公司自有养殖场;公司逐步建立全国生鲜猪肉销售网络,截止2020年末,公司屠宰板块设立多个销售分区,已有农批、商超、大客户及其他各类客户1500余家。
此外,2020年11月25日,牧原股份在互动平台也表示,“聚爱优选”是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电商平台,目前牧原猪肉礼盒可通过“聚爱优选”平台下单,通过物流冷链运输,实现全国快速配送,同时公司正在论证、对接京东等其他网购平台,结合品牌建设实现其他线上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其屠宰和肉食业务已实现盈利。
在牧原业务结构中,2020年屠宰和肉食业务实现6.21亿元,销量达2万吨。“整体来看,屠宰业务的利润率相对养殖业务较低。未来公司期望通过提升管理水平、生产效率、调整销售策略等方式,提升屠宰板块的头均利润。”牧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如是说。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屠宰产能逐步落地,牧原股份将打开新的估值增长空间,尤其在向下游食品延伸过程中。截至4月30日收盘,牧原股份股价113.11元,较年初低点上涨了三成多,市值4252亿元。
但未来总是充满变数,生猪产业正迎接新的变局。站在千亿市值之上的牧原也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能否再次迈上新的台阶,或许时间能给出最好的答案。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