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处罚后又面临投资者索赔 惠而浦入华26年危机不断
财联社(北京,记者 鲁佳乐)讯,刚从“三洋商标使用权到期”的过渡中缓过神来的惠而浦中国,又在经历新的困境,不仅因财务数据造假被证监会处罚,上半年业绩还出现亏损。财联社记者注意到,针对惠而浦中国财务造假事件,截至8月20日,已有百余名投资者在维权平台申请索赔。
“2019年是惠而浦品牌在中国发展以来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品牌投入和建设虽在短期内造成成本上升,但符合公司长期规划和发展战略。”惠而浦中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强调,今年公司持续加大对惠而浦品牌的投入力度,将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惠而浦品牌在欧美市场表现较为强势,进入中国后表现一直不佳,公众认知度偏低。随着品牌建设和产品力的提升,该公司未来可能会有好转。但中国及全球家电市场下半年形势依然严峻,这对所有企业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面临百余投资者索赔
今年下半年是否能扭亏,对惠而浦中国十分重要。该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1.56亿元,同比下滑19.9%,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93.35%至-1.16亿元。而2019年度,该公司已经亏损3.23亿元。
“今年上半年,美的、格力等大品牌都面临业绩增长的挑战,整个家电市场都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欧美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力逐渐降低的情况下,惠而浦中国想要在今年实现业绩翻盘,希望渺茫。”家电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告诉财联社记者。
而证监会的处罚,更是令该公司目前的状况雪上加霜。近日,因2015年和2016年年度报告涉嫌虚假记载,惠而浦中国遭到中国证监会调查。最终,其因上述两个年度在销售折扣处理、销售费用、收入确认及库存商品成本结转方面存在问题,虚增业绩被处以40万元罚款。
不仅如此,其还面临股民的索赔。同花顺维权平台信息显示,2016年4月22日-2017月7月26日期间买入惠而浦股票,并在2017年7月26日收盘时仍持有该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可以参与索赔报名。截至8月20日,已有120名投资者申请维权。
“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因涉及原告人数众多,专业性强,一般案件审理持续时间较长,此类案件调解结案的比例较高。”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兵告诉财联社记者,“具体赔偿金以投资人因虚假陈述而实际发生的损失为限,投资人实际损失包括投资差额损失、投资差额损失部分的佣金和印花税,利息自买入至卖出证券日或基准日,按银行同期活期利率计算。”同时,他强调,上市公司不仅面临处罚,也会对公众形象和声誉造成巨大影响。
“就2015年、2016年合并财务报表中营业收入错报事件,公司高度重视,并针对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公司将以此为鉴,继续在企业合规和内部流程控制上严格把关。”惠而浦中国相关负责人说。
市场突围难题
在业绩下滑的困境中,惠而浦中国也在谋求产品和品牌的突破。在产品方面,主营冰箱、洗衣机的惠而浦中国,正在厨电上加大布局。“2020年上半年,公司加大洗碗机业务线投入,合肥洗碗机新工厂建设正在推进,预计今年下半年建成投产。”惠而浦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厨电产品作为新兴家电种类,在中国家庭适用场景相对较少、市场渗透率较低,消费者仍需增强对厨房家电品类的依赖度。
但业内对此举并不看好。“冰洗业务是惠而浦中国的主营业务,在主营业务还未取得较好成绩的情况下,加码厨电也很难做强。目前方太、老板在厨电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惠而浦想在该领域取得成绩,专业度和规模都难以完成。”洪仕斌说。
其实,惠而浦品牌在美国及欧洲地区市场表现突出,进入中国已有26年,但在国内市场却一直呈现出“不适应”的状态。资料显示,惠而浦中国前身为合肥三洋,2014年与美国惠而浦公司合作成立惠而浦中国,旗下有惠而浦、三洋(商标于2019年到期)、荣事达、帝度四个品牌。 近年来,惠而浦中国业绩十分不稳定,2017年和2019年均出现亏损。彼时,家电行业分析师丁少将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惠而浦是国外老牌公司,在中国却不温不火,因为其品牌没有精细定位,外资品牌中,索尼、三星、松下等都依靠技术优势主打高端,而惠而浦品牌形象却并不鲜明,也没有明显的核心技术壁垒;从品牌运营角度来看,其对旗下品牌的运营不足,几个品牌都处于市场的边缘。”
据了解,2019年10月,三洋品牌使用权到期后,惠而浦中国开始品牌聚焦战略,目前惠而浦品牌的内部占比已提升到55%。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继续多品牌运营策略,聚焦惠而浦品牌同时发展荣事达和帝度。
“目前中国家电行业整体趋势都在向智能化升级,而外国品牌更重技术思维,硬件基础技术可以做到精益求精,却没有将产品与用户连接的应用技术思维。中国本土企业注重外部与用户的连接,技术已经成为标配,应用层面的创新才是打开市场的突破口,若没有这种思维,未来还是会被淘汰。”洪仕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