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南汇新城的重点工作和项目有哪些?数字化发展有何特色亮点?发布会详解

由 公西成化 发布于 财经

4月14日下午,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介绍《南汇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相关情况。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武伟、吴晓华、吴杰、赵义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部长苗挺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来看文字实录↓

南汇新城规划建设方案有哪些内容?

新闻发布会的主发布内容请戳↓

南汇新城“新”在哪里、“特”在何处?规划建设方案新鲜出炉

——热点问答——

以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为牵引,助力南汇新城打造开放新高地、战略增长极、城市样板间、创新创业首选地

Q

新华社:南汇新城《行动方案》提出了“十大赋能计划”,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性功能。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请介绍一下2021年推进《行动方案》落地实施的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情况。

A

朱芝松:我们把2021年作为南汇新城的建设元年,对全年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谋划:工业总产值2300亿,同比增长35%;生产性服务业营收700亿元,同比增长6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同比增长61.8%;其中产业投资500亿元,同比增长50%。生产总值增长30%左右。同时,我们重点从政策制度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才导入四个方面发力,推动《行动方案》落地实施。

一是聚焦政策制度创新,建设高水平改革开放新高地。制定《关于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大开放型压力测试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的意见》,发布《全面推进集中行使行政事权系统集成改革方案》。全面扩大“告知承诺制+容缺后补”试点,全面实施“一业一证”和“证照联办”,完善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和配套机制。探索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逐步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综合监管为特色、风险监管为支撑、包容审慎监管为亮点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全面实现“线上申报+线上咨询+线上受理审批+线上发证”的全程网办业务流程。

二是聚焦前沿科技产业和现代高端服务业,建设高能级产业高地。全力开展产业招商,健全“四个一”招商统筹机制,重点加强源头招商、战略招商、产业链招商,确保前沿科技产业招商签约落地项目总投资1500亿元以上。年内推进产业科技重点项目43个,总投资约2023亿元。持续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全年引进金融机构总数100家。重点推进中银西岛综合体、“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项目(一期)、金融总部湾、科创总部湾等建设。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扩区,建设离岸贸易创新发展实践区。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研发和转化平台,建设若干示范“智慧工厂”,培育一批“在线新经济”头部企业。

三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打造城市建设样板间。交通设施方面,年内推进市政交通重点项目25个,总投资约1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4亿元。完成两港大道快速路改造,S2公路海港大道立交建成投运,配合国家及市级层面做好两港快线、长三角一体化铁路系统建设等特大项目前期研究。生态环境方面,年内推进生态环境重点项目16个,总投资约9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亿元。推进100万平方米高品质饮用水改造试点,全面启动1.7平方公里南汇嘴生态园建设,环湖80米景观带年底全面完工。推动商文体旅融合发展,年内推进商业办公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约66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9亿元。全年新增开业商业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新增各类住房开工面积400万平方米,推动上海天文馆6月开试运行、冰雪之星等项目按计划实施建设。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年内推进社会民生重点项目34个,总投资约31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6亿元。重点加快足球训练基地、上海中学东校高中部、临港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改造提升,确保上师大临港附中、附小开学,华师大二附中临港高中、初中、小学,上海交大附中等功能性项目如期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大规模高等级的云数据中心,全年新增建设5G基站500个,建成一批分布式综合能源站。

四是全方位导入多层次人才,打造全球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加大引进国内人才力度,探索针对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等新片区着重引进的人才群体实行梯度化加分政策,支持技能人才落户。放宽海外人才政策限制,提升外籍人员生活便利度,试点外籍人才薪酬购付汇便利化政策,为新片区留学人员和项目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精心办好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加快引进顶尖科学家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工建设顶尖科学家社区,培育科创型项目100个以上。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集聚“双创”要素,召开新片区科技创新大会、世界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等。

从一季度快报数看,南汇新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开门红”: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9.2亿元,增长102.4%,其中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72.6亿元,增长47.1%;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539亿元,增长1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482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469亿元,增长90%。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围绕市委、市府决策部署,始终保持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抓推进、抓落实、抓突破,全程发力,全面完成2021年各项重点工作和发展目标,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国际数据港和上海国际数字之都示范先行区

Q

解放日报: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市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临港新片区也于3月26日率先发布了《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数字化发展“十四五”规划》,请问南汇新城作为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在城市数字化发展方面,将会有哪些举措和特色亮点?

A

武伟:南汇新城将重点建设数字化发展示范区,实现协同高效的数字治理,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国际数据港和上海国际数字之都示范先行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建设高能级数字基础设施: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加快对现有数字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加大新的数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5G、光纤宽带、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及边缘计算等通信设施规划建设,构建新一代信息枢纽,建设长三角信息通道枢纽和高水平数据中心基地。建成新型网络互联网交换中心、国际专用数据通道等基础设施。到2025年,5G覆盖率达到99%,平均宽带接入能力达到600M、物联专网终端接入量达到20万个以上。

(二)建设全球领先的国际数据港:聚焦“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先行先试数据跨境便捷流动和有序开放,集聚数字创新型企业,建设全球领先的国际数据港。一是布局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金融贸易等多领域企业开展数据跨境流通试点。积极搭建跨境研发、跨境数字贸易新型功能性平台。推动10个标志性企业跨境数据流通试点,汇聚100家数据及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带动引领100个跨境数据交互的示范应用项目实施,数字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二是聚焦龙头企业需求,探索放开外商投资增值电信业务领域的股比限制,试点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内容分发网络(CDN)、互联网接入服务(ISP)、在线数据处理等业务对外资开放。三是探索建立一套数据跨境流动申请、审核、传输、安全评估、监查的监管流程,加强安全风险防范。

(三)打造数字孪生城市的试点区域:一是依托国际创新协同区、滴水湖金融湾为核心的服务业开放区、洋山特殊综保区等重点区域,搭建数字孪生城市底座;二是推动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建造、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楼宇等场景应用,为园区提供“数字仿真平台”,全要素模拟城市运行状态,提升城市运营智慧水平。三是构建数字孪生园区智能服务体系,建设无人车和无人机融合监控与展示平台,联结无人机飞控中心、无人车车库、道路等,探索无人驾驶在园区治理、服务、生活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四是推动消费、居家、旅游、交通等场景数字化,拓展数字货币应用模式,建设10个国内领先的新型“智慧社区”。

(四)形成高效协同的数字治理能力:一是以打造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为重点,持续优化数字政务服务能力,实现100% 最多跑一次,100% 可全程网办,100%政务行为可追溯,开展20个政务全流程智能服务场景应用试点。二是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监测和风险预警体系,形成更精准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实现信用监管数据可比对、过程可追溯、问题可监测,对违法行为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三是完善城市运行全要素管理,依托城市数字孪生平台,打造统一、精准的“一标多实”智慧临港“一张图”。推进新一代城市运行应急指挥平台、城市智能安防、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监管、社区治理等项目,形成城市运行管理闭环。“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数字化城市治理应用场景不少于30个。

(五)强大的组织和政策保障:目前,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城市数字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搭建了工作专班。后续将组织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制定支持数字化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形成规划引领、政府引导、社会全方位参与的推进机制,为全市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新范例。

打响“数联智造”产业名园品牌

Q

中国新闻社:请问南汇新城在“一城一名园”建设方面,有哪些考虑和举措?

A

吴晓华:我们聚焦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将打造“数联智造”,突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智能制造为特色,推进数据便捷联通,加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赋能,依托新片区“东方芯港”“生命蓝湾”“信息飞鱼”“海洋创新园”等特色产业园,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1、强化规划引领。加强产业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促进,加快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预计“十四五”期间,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软件信息以及数字贸易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将保持50%以上年增长,数字经济整体占比60%以上,助力打造智能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赋能工业规模至5000亿产值以上。

2、加大招商引资。完善招商一体化平台和全员招商大机制,加大“东方芯港”“生命蓝湾”“信息飞鱼”等各特色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十四五”产业招商签约投资4000亿;合理设定投资强度、亩均产出、税收贡献等准入指标,完善招商评价体系,通过新增招商项目导入和存量资源调整等,提升名园产出质量和经济密度。

3、做强产业投资。实施投资发动机倍增计划,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数字新基建等领域,紧盯重点项目,持续加大新增重大项目、在地重点企业投资推进力度,力争“十四五”产业投资2000亿以上;同时,坚持全域规划统筹,提前布局园区基础设施,构建管委会、镇政府、园区开发主体和社会资本共同投入相结合的名园建设格局,高标准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4、实施“揭榜挂帅”。设立科技创新核心技术攻关政策专项,强化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对接产业创新需求,组织实施“揭榜挂帅”,提升前沿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转化能力。重点围绕集成电路EDA软件、硅光芯片、装备和材料、特色工艺、化合物半导体,人工智能底层框架与共性技术,生物医药创新药研发、临床转化、高端器械、精准医疗服务等领域,强化专项政策支持,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攻关工程。

5、致胜产业生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争做全市最优“店小二”。发挥新城政策制度创新、金融科技、人才政策等优势,对接开放型产业功能,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发挥龙头企业地位作用,对接场景应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带动塑造形成新型产业生态。

初步建立开放型政策制度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全面系统集成改革创新

Q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能否介绍一下南汇新城在政策制度创新方面,已经有哪些探索和实践?未来还将在哪些方面赋能发展?

A

赵义怀:南汇新城是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的核心承载区,我们积极稳妥推进全面系统集成改革创新,开放型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截至目前,《总体方案》分解的78项任务中已落地、正在走流程或先行先试71项。共发布130个政策文件,形成60余个制度创新典型案例。

投资自由方面,全国首个由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有限公司、外商独资的汇丰金融科技服务公司落户新片区,在全国率先允许境外知名仲裁机构设立业务机构。

贸易自由方面,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挂牌运行,成为全国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首创特殊的申报模式、贸易管制模式、区内管理模式、统计制度、信息化管理模式和协同管理模式的“六特”监管体系。国内首单径予提发货、首单跨口岸国际中转集拼、首单全球大型设备集货采购货物进境免备案手续等多项首创性业务相继落地。

资金自由方面,率先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率先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户,率先试点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一次性外债登记、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额度等。

运输自由方面,船舶登记和相关证书发放时间由改革前的4-6天缩短至1天,设立国内首个异地缴纳社保、首个获得海员外派资质的外资船企。完善多式联运和集疏运体系,完成全球首次5G+AI智能化港区作业试点,探索推广智能重卡自动驾驶,进一步提升“海陆联运”通行效率。

人员从业自由方面,建立外籍高层次人才直接申办永居新机制,审批时间由原先的180天缩短至90天,推荐16位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4人获得永居证。在全国率先实施外籍人才最长5年居留许可,已有40位外籍人才及家属获得许可。探索实施电子口岸签证,形成具备邀请资格的18家企业清单。在全市率先突破国内人才引进政策,将居住证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或3年,将社保缴费基数调低到1倍。

数据快捷联通方面,率先探索数据跨境流通分级分类安全评估机制。启动“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建设。启动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成立上海国际数据港产业合作共同体。

税制方面,《总体方案》明确的8项税收政策已落地5项(即重点产业企业所得税、国际运输船舶增值税退税、境外和海外回流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启运港退税、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交通运输等服务免征增值税政策),从政策兑现效果来看,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双15%优惠政策顺利落地。企业所得税优惠首批认定符合条件企业37家,预计可减税约2000万元。72名海外人才累计获得855.7万元补贴。

下一步,在资金自由方面,将加快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探索适用国际通行规则,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在跨境数据流动方面,搭建数据跨境流通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加快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新型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特定区域与国际互联网直连。在完善开放型政策制度体系方面,将对标RCEP、CPTPP、USMCA及中欧CAI等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在投资准入、货物贸易、金融开放、数字经济、争端解决等领域全面开展压力测试。在法治保障方面,抓紧编制《临港新片区条例》草案。高标准建设运营临港新片区法律服务中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高水平规划建设国际创新协同区等四大区域

Q

上海电视台:《行动方案》中提出,南汇新城要重点规划建设四大区域,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四大区域是如何规划建设的?

A

吴杰:“十四五”期间,南汇新城将加快推进临港新片区119.5km2先行启动区规划建设全覆盖,高质量规划建设“国际创新协同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芦潮港区域)、前沿科技产业区”等四大区域。2021年,南汇新城区域预计将出让公告土地约6平方公里,其中产业用地约3.4平方公里,商业办公用地约0.6平方公里,住宅用地约2.0平方公里;开工住宅面积任务量约400万平方米。

1、国际创新协同区,将建设创新涌动、活力迸发、开放包容、低碳韧性的“智慧数字城市示范区”。城市设计将自然引入国际创新协同区,将协同区融入自然,同时引入智慧城市新基建、提前布局无人驾驶通道,营造“看得见、进得去、可体验”生态生活空间。其中,科创研发总部湾以“临湖面、科创带、公共廊”为特点,推动形成科创总部集群。将启动建设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科学公园、科学大道和多个科学家实验室,建设成为具有全球标识度的科技创新区域。科技城社区聚焦“信息飞鱼”“海洋创新园”等特色园区,实现数字经济创新要素高度聚合,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2、现代服务业开放区,建设站城一体、空间融合、功能复合、政策创新的“活力立体城市示范区”。其中,金融总部湾区域将形成以“荣耀之环”为特色的城市形象,并重点导入面向国际的离岸金融、离岸贸易、数字经济等现代服务产业集群,集聚落地一批银行、金融机构;中央活动区城市航站楼枢纽地区将结合开放区枢纽(两港快线)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集国际中转服务、免税购物消费、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复合功能枢纽。同时,建成地下空间资源节约集约发展示范区,积极引入高水平国际教育、医疗、文旅等资源,加快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公园体系与公共开放空间体系,打造便利高效的24小时活力城区。

3、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芦潮港区域),将构建充满活力的制度创新高地、高能级国际化的产业体系、更高开放度的功能型平台、资源高效整合的空间布局,打造“特殊政策先试先行区”。将进一步打造高效港口集疏运体系,推动多式联运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完善铁路、高等级公路等与重要港区的衔接,形成快捷高效、结构优化的现代港口集疏运体系。同时,十四五将重点研究和预留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芦潮港区域)3.63平方公里扩区空间。

4、前沿科技产业区。打造产业聚核、宜居宜业、低碳绿色、空间复合的“产业突围产城融合区”。其中,聚焦“东方芯港”特色产业园区,形成最完善产业生态、对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创新发展高地。聚焦“生命蓝湾”特色产业园区,打造集“研发、生产、测试、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推进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建设,服务临港新片区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十四五期间,将加快推进产城融合,促进产业基地内公共服务补缺提升,并与周边居住、公共服务、生态等功能有机融合。

打造高质量社会服务体系的“临港样板”

Q

新闻晨报:近期,市发改委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临港新片区高质量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请问南汇新城在落实高质量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目前有哪些考虑和进展?

A

苗挺:今年3月16日,市发改委牵头联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市教委、市民政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体育局发布《高质量服务规划》,近期规划至2025年,远期规划至2035年。主要集中教育、医疗、文体、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等五个方面,明确提出在临港新片区打造高质量社会服务体系的“临港样板”,创建“教育改革开放先行区、高品质健康服务引领区、世界级文体旅游目的地、家门口服务样板间、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标杆”等“五大名片”。

围绕落实《临港新片区高质量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适应新片区人口发展和产业创新需要,临港新片区坚持保基本和提品质同步,面向未来,适当超前布局优质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项目,探索创新公共服务建设管理理念和模式,对标国际一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进专项规划编制。为推进《临港新片区高质量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落地,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牵头编制教育、卫生、养老等专项规划,在《南汇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发布后尽快启动发布工作。

二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基于南汇新城的发展愿景,适度超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引领性公共服务项目,制定教育、卫生等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教育方面,加快推进上海中学东校高中部、临港青少年活动中心及一批公建配套学校建设。分步分批新建16-24所左右公办幼儿园,8-12所公办小学,9-12所公办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6所公办普通高中。在卫生方面,全力推进市六医院临港院区改扩建,推动万祥、申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明年建成投入使用,启动新建浦东医院临港院区、临港公共卫生中心,以及迁建书院、四团平安社区卫生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文体方面,推进上海天文馆、冰雪之星(暂定名)、海昌海洋、星空之境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养老方面,推进区级公建养老院及镇级公建养老院建设。公共服务方面,加快家门口综合服务设施布局,复合设置党建群建、事务办理、养老托育等功能,打造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会治理方面,高标准建设国际化活力新社区。

三是积极引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教育方面,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合作开办优质学校,今年9月,新开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小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中学、临港实验中学及上海中学国际部办学点,建设1所混合所有制新型高职,引进1所高水平德国职业院校。卫生方面,已启动与市六医院的全面战略合作,推进市六—临港新型紧密型健康医疗联合体建设,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与健康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同时,管委会正在积极引进优质民办医疗资源。除外,依托临港新片区的政策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打造公共服务新标杆。

下一步,围绕落实《临港新片区高质量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将牵头筹备举办专题推进会议,加强与市区相关职能部门的对接,进一步梳理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把规划变计划,把计划变项目,对标对表,抓紧细化落实,加快推进各项工作。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