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叠加中美经贸摩擦、世界经济下行等因素,使得外需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给我国外贸发展带来供给和需求两端的双重压力。”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程红建议,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外贸企业实现内需市场份额增加和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程度提高。
经过调研,程红认为目前制约外贸企业“两增”的因素有四方面:
一是现有关税监管政策不利于产业链本土化,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港区等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监管模式和流程过于强调“两头在外”,使监管区容易成为境内关外的“经济孤岛”、与国内产业隔绝的“浮萍”,这种监管模式只鼓励从国外采购原材料器件,企业如欲转向国内采购反而要付出更多成本,这种导向亟需改变和调整。
二是融资面临困难,我国实施配套完整的出口导向型金融支持体系,出口型企业更易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企业内销往往得不到银行信贷部门的重视。
三是国内规范化的市场环境有待优化,内销市场部分渠道商诚信不足,账期长、拖欠货款,可能会带来企业回款风险,对这种不规范的内销环境,出口型企业较难适应。
四是企业转内需面临渠道、品牌等经营难题,外销是订单贸易,不少出口企业以代工为主,缺乏自主品牌。
程红提出4方面建议,首先应立足综合优势,适时调整完善贸易政策和监管模式。对外贸企业,要在坚持鼓励扩大出口政策的同时,转向内外贸衔接的政策导向,鼓励、支持外贸企业“两增”,积极实施“一般纳税人制度”等,鼓励外贸企业加大国内采购,注重加大本土供应商培养,将对外贸企业的信用、认证、展会等方面公共服务逐步移植和拓展到培育国内供应链中去,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整合。要为外贸企业创造同等的国内市场机会,公共卫生、教科文卫、社会救济采购等公共需求服务招标未来也应对现有外贸企业开放。
第二是完善税收管理和金融服务,优化政策环境,推动相关部门落实暂免加工贸易内销缓税利息至年底、扩大内销选择性征税试点至所有综合保税区等政策,为企业拓展内销减负助力。建立出口转内销专项基金,引导外贸企业在品牌建设、渠道拓展等方面加大投入;允许享受出口信用担保的原外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以“内外贸全口径”享受政策,以促进企业实现“两增”转型;借鉴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建立内需融资信用保险体系;积极探索以企业信用为依托的“信用 ”融资模式,建设多渠道共享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构建银行、信用担保公司、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层次融资市场,帮助优质中小外贸企业解决转型期的融资难题。
第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企业精准帮扶。要帮助转内销企业集中推出主题促销活动和平台,整体促进销路开拓,实现“保企业”与“促内销”的双重效果。在政府采购招标等方面也可增加优质外贸企业参与国内经济发展的机会。建设专业化“伙伴”平台促合作,鼓励商协会、电子商务平台等建设专业细分领域的电子商务和信息共享平台,帮助企业寻找合作伙伴,加快产业链转向本土,重塑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从寻源、沟通,到支付、物流、金融体系的一整套扁平化数字化全链路服务,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支撑。
第四是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大力改进营商环境。应逐步形成贯通国内外的价值链和大市场,加强市场监管和法律保障,形成统一有序的国内市场,消除中小外贸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各种制度障碍,提高内贸流通的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主动对接国际市场,把国内市场体系建设和国际市场开拓结合起来,更大力度推动自贸港、自贸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先行先试,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接融合,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双向投资和双向贸易管理体制。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颖
编辑:周文丽
流程编辑:王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