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虚拟银行开业、上线互助产品 动作频频的小米金融野心有多大?

由 费玉荣 发布于 财经

消费金融公司开业、网络互助上线倒计时、虚拟银行开业……近日,动作频频的小米按下金融布局快进键。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自2015年涉水金融至今,小米金融已发展成涵盖银行、支付、理财、保险、小贷、消费金融、金融科技等多个板块的综合型金融平台。全牌照“金融帝国”将成,小米金融下一步将是何走向?市场竞争力如何?是否将向更多牌照靠拢?多条腿走路过程中又该注意哪些风险?

虚拟银行开业

继小米消费金融开业后,小米金融业务再现新消息。6月11日上午,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发微博称,小米金融旗下的香港虚拟银行天星银行今天正式开业,并称这是小米金融业务新的里程碑。

开业初期,天星银行祭出两大杀手锏,主要涵盖活期存款业务及即时贷款服务,其中“高息”是活期存款产品的一大卖点。北京商报记者从官方了解到,相较试业期间推出的年利率1%的活期存款产品,此次天星银行将两万港币以上的活期存款利率提升至年利率3.6%p.a.(利率不变保证),该利息比香港一般活期存款高出3600倍,甚至较目前香港市面上的大部分定期存款还要高。

不过,该高利率最多可享受一年,用户在开业期间开户,该利率将持续至2021年6月10日。

另在贷款服务方面,用户可通过天星银行即时申请贷款,利率价格低至实际年利率2.99%,以日计息,并承诺最少维持3年不收手续费,客户可以在贷款期内随时提前还款,无需缴付手续费。

官网显示,天星银行由小米集团及亚洲券商尚乘集团携手成立,于2019年5月9日获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发银行牌照。雷军任天星银行董事局主席,其他董事会成员包括郑海泉、周受资、刘雪樵(行政总裁)、毛振华、唐伟章、王舜德。

香港虚拟银行与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不同,没有线下网点,所有业务都将在线上操作,与内地的微众、网商等互联网银行模式相近。此次虚拟银行正式开业,也意味着小米金融板块布局进一步完善。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如是评价,“对于小米来说,全球化正成为小米营收增长的重要支撑,海外市场营收已经约占到集团的40%,而虚拟银行的牌照价值与传统银行相似,小米可以通过香港虚拟银行拓展海外市场金融服务,与海外其他业务形成协同。”

金融动作频频

小米在金融领域布局已久,近期更是动作频频。除了虚拟银行正式开业外,小米金融官方宣布将在6月15日上线小米互助。6月8日,小米金融官方微信称,小米互助将于6月15日上线,最高50万元互助金保障,0元准入,覆盖90多种大病保障,最高50万元互助金给付。

事实上,对于网络互助产品,小米已布局数月。2020年4月2日,小米就曾申请“小米互助”商标。5月20日,小米再次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北京守望相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

目前,互联网巨头推出互助产品的案例并不少见,小米赶晚集加入该市场意欲何为?有何竞争力?北京商报记者向小米金融方面进行采访,截至发稿未作出进一步回应。

“互联网巨头自带流量属性,开展网络互助业务得天独厚。”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网络互助目前在监管方面的受限不大,产品设计、展业方式等相较传统保险更为灵活,此外,网络互助的费用、门槛等相较传统保险更具优势,互联网巨头对此进行布局,甚至将此类资源曲线延伸至健康管理领域,主要是能加强公司金融版图各业务之间的协同性,丰富产品线既有利于获客,也有利于用户留存。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网络互助领域外,在消费金融版块,由小米控股的小米消费金融也在近日挂牌开业。据介绍,小米消费金融主要将依托股东资源优势,利用“互联网 新零售”的线上线下渠道,提供科技型消费金融服务。

至此,小米公司旗下小米金融已拥有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小贷、民营银行、虚拟银行、消费金融、保险经纪、融资担保、商业保理等多个牌照,并发展成涵盖银行、支付、理财、保险、小贷、消费金融、金融科技等多个板块的综合型金融平台。

于百程指出,目前,小米的金融业务规模虽然还不算很大,但牌照布局比较完整。在近两年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的背景下,小米在金融牌照的布局上非常积极。除了拿下银行、支付、消费金融、小贷、保险经纪、保理等多块金融牌照外,对于网络互助这一新类金融业务模式,小米也进行了探索。从多个动作来看,一方面可与小米原有的手机终端、零售、用户等资源形成协同,同时也提升了客户服务能力。

靠拢全牌照金融帝国?

自2015年初涉互联网金融,开启小额信贷业务,再推出理财产品,再至收购支付牌照,参股互联网银行,小米金融业务步步为营。小米的金融野心有多大?是否会向更多的金融牌照靠拢?下一步又该是何走向?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徐翔称,可以预见,金融业务将会是小米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重点之一,目标是将小米擅长的轻科技生产零售和金融业务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互联网经济金融生态链。

在徐翔看来,小米的优势在于和零售有关的业务,在对公业务、大额业务以及长期金融服务上仍存较大不确定性。他预计,小米未来将努力往全牌照金融集团的方向发展,但是侧重点仍然是消费相关的中短期金融服务。

“小米目前已取得保险经纪、小贷、支付、民营银行、消费金融、虚拟银行等多块牌照,但仍缺席券商、信托、基金等,今后,小米也可能会从中选取门槛相对较低、与现有业务协同较高的牌照”。 苏筱芮称,小米“金融帝国”将成,虽然金融布局的实力尚不及头部BATJ等互联网巨头,但仍能够在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在竞争力上,小米的粉丝经济和规模化的海外用户是主要优势。

不过,布局全牌照过程中,小米金融业务并非一路坦途,2019年12月19日,小米金融App就曾因账号注销难、侵害用户权益被工信部点名通报。对此,小米金融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称,小米金融始终重视合规化发展,并一直与监管机构保持着主动沟通。依照工信部等相关监管部门的指导意见精神,最新上线的官方版本已符合相关规定。

苏筱芮称,金融科技业务既要充分重视金融风险,同时也不能忽视科技风险。小米在业务扩容时应当遵守金融科技领域的各项法律法规,避免触碰诸如产品利率、用户隐私等红线。

徐翔则认为,金融服务和小米擅长的线上零售业务存在的区别较大,且目前我国金融市场正规化程度不断加深,小米需要证明自己具有开展金融业务的专业性方能得到较快发展。在具体风险上,风控、不良率等困扰中小金融机构的问题都比较突出。在他看来,小米早期业务扩张速度不应太快,而是应尽快发掘自身优势,形成标准化流程,在明确核心业务的基础上保证服务质量。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刘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