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美国证监会对中概股表态,信任危机下的中概股该不该回避?
企业远赴海外上市,一方面来自于过去多年国内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较高,企业未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盈利要求等条件,不得不选择到海外市场上市;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企业海外扩张需求,通过远赴海外市场上市,来达到拓宽海外融资渠道,打开海外市场业务的目标。
中概股企业远赴海外市场上市,本质上还是一把双刃剑。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仍在美股市场交易的中概股有240家,但已经摘牌的中概股上市公司却多达107家。此外,从当时统计的数据显示,竟然多达70%以上的中概股上市公司出现了跌破发行价的走势。
值得一提的是,中概股在海外市场遭到做空,也并非罕见的事情。这些年来,中概股企业屡遭海外机构的做空,有的因财务数据遭到质疑,股票价格遭遇到大幅下行的压力,有的因为信披问题,却受到了做空机构的屡次袭击,多年来中概股在海外市场的生存压力确实很大。
最近一段时间,中概股再次遭到了海外机构的做空冲击。这一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发声表态,并提醒投资者近期在调整仓位时,不要将资金投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在一系列利空因素的影响下,中概股所承受的压力明显增加,甚至不排除未来存在频繁做空的风险。
中概股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于中美博弈下的压力,对远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来说,政策监管的压力也会趋于严厉;另一方面则是因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引发中概股企业的信任危机,自瑞幸咖啡遭遇做空之后,例如跟谁学、爱奇艺、好未来等中概股企业先后遭遇到海外机构的做空冲击,相应的股票价格也出现了大幅波动的表现。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公开表态,未来中概股的日子恐怕也并不好过,对远赴海外市场上市的中概股来说,时刻需要做好做空机构突袭的应对准备,这个时候更考验着中概股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以及危机应急能力等水平。
中概股企业远赴海外市场上市,有利也有弊,但在特殊的环境下,中概股企业所承受的压力自然远高于机遇。从中美两地市场的政策监管以及开放程度等角度分析,确实存在着不少的差别。例如,在开放程度上,美股市场属于充分市场化的证券市场,中国股票市场则处于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过渡阶段,市场化尚未充分展现。又如,在信息披露方面,中美两地的信息披露标准不同,对上市公司的信披要求自然有所区别,但不同的信披标准,却加大了两地市场的政策监管难度。
从市场制度的完善性分析,美股市场确实具有一定的制度完善性与成熟性优势,但这是经历了上百年市场发展的结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完善成熟的集体诉讼制度,对牵涉到财务造假或欺诈发行上市的上市公司来说,一旦集体诉讼得到了确立,且上市公司一方遭到了败诉,那么紧随而至的,则是会面临巨额的索赔,对上市公司来说,基本上难以抵御巨额索赔的压力,这些年来中概股遭遇集体诉讼的情况并不罕见,同时遭到交易所摘牌的现象也不定期出现。
在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影响下,美股投资者对中概股的投资价值可能会存在一个重估的过程。对中概股企业来说,在面临严峻的政策监管压力背景下,最近一段时间内确实需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提防海外做空机构的突然来袭以及当地政策监管趋严的压力。或许,经过了这一系列的事件之后,中概股企业可能会加速私有化退市进程,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意愿可能会水涨船高。
虽然中概股企业的质地参差不齐,但不可否认的是,远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还是存在不少的优质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概股在海外市场的形象也会逐渐得到修复,但通过此次事件,也是加快吸引优质中概股回归国内市场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