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某财经博主的文章,是讲银行的授信“鄙视链”的,指出了最近几年随着普惠政策的落地实施以及当下疫情的影响,很多银行放弃了“腰部客户”(中型企业),集中力量营销“头部客户”和“底部客户”,很有道理,但是还有一点需要说明,那就是:大型国有银行基本上是全面营销的,中小股份制银行差异性会更加明显,而小型地方村镇银行等机构则主攻小微企业。
从我从业6年公司信贷的过程来看,2014年至2020年,银行对公司贷款的“态度”可以说是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1.2014年,拉高门槛,民营企业新增客户能不做的就不做;
2.2018年,对银保监和人行口径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降低门槛,行业准入不再考虑、贷款利率低至基准甚至下浮、下沉审批权限(比如1000万元以下的贷款直接县一级的机构就有权限审批)等;
3.2020年,对受疫情影响的民营企业“无条件”支持,也就是说各银行机构都在抢着营销疫情防控名单内客户和受影响较大的“零售、物流、餐饮、住宿等”行业客户,利率比普惠利率还低。
为什么会这样?银行真的想做这一大批普惠小微企业吗?中型企业不再营销了吗?
一、抢抓头部客户
营销一家5000万授信的大型民企相当于500家小微企业,不“香”吗?
做不做小微,以前我在公司部的时候是一直讨论的问题,也就是在2018年下半年普惠小微全面开展的时候,大家都在等着其他银行先做,因为前几年小微的不良爆发太严重了,所以各家银行都在观望中。
不但银行如此,2017年开始当地的银保监局也开展了“授信联合管理”,就是对全部银行的全部贷款企业实施名单制,哪家银行对哪家企业授信多少、贷款多少,一目了然。
所以,其实做小微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完成ZZ任务”,为了考核达标,为了评先评优。
一直到现在,国有银行仍然把头部企业作为一大重点来攻坚。比如我们当地出台了支持“凤凰行动”,鼓励银行大力支持即将上市的大型民营企业,地方在担保增信和不良处置上都给予优惠和帮扶。
二、壮大腰部客户
还是得看到中型企业在自主创新和稳定市场方面的积极作用
中型企业是市场竞争中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少了中型企业,仅凭几大集团垄断和小微企业发展,市场是不完整的。
这些中型企业主要是授信在1000-3000万元区间的民营企业,他们中冒出很多科创型企业,就是技术指向型,但是银行贷款用不了太多。针对这类企业,我们地方也出台了“雄鹰计划”,支持中型企业成长壮大。
从银行角度来看,这类企业是最稳定的,他们既不会“耍大牌”和头部企业一样要求银行利率降至最低,也不会和小微企业一样被银行间争抢,频繁变换用信银行,所以针对中型企业营销,除了行业准入问题外,一般来说还是支持为主。
三、厚植底部客户
为了完成任务而营销小微企业,其背后是成本的上升和利润的下滑
文章开头说道,银行基本上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营销小微企业的,因为小微企业融资具有“期限短、额度低、利率低”等特点,即一年左右就要周转一次、额度基本上100-1000万元不等、利率低至基准(LPR一年期3.85%左右)。
虽然现在很多银行对小微企业都是专项配备信贷额度,但是如此低的利率真的不如多做几户房屋按揭贷款来得实在。而且,由于科技投入不够,很多小银行周转小微企业贷款还是得靠人工,既费时又费力。
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分散风险。现在疫情影响,下半年所剩日子不多了,不良贷款可能会持续爆发,目前已经很多银行在主动反映不良,加快清收进度了。所以,在政府对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加大政策倾斜,银行内部推行尽职免责的情况下,银行营销小微企业也算是一种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吧。
总之,弃大户垒小户的现象还是比较少的,银行的授信“鄙视链”不是说改就改,这是很长一段时间下来形成的“固有”行业规则,你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