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赫十五周年:以砖为媒,共鉴跨越发展之道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已经站上了全新的历史节点,从起初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过渡到如今如何做长做强的时代命题。在创立十五周年之际,中赫集团通过古老而长久的建筑媒介——“砖”,向社会各界讲述了自己的跨越发展之道。
9月8日,中赫集团迎来15周年生日,没有声势浩大、流光溢彩的发布会,也没有大咖云集、宾朋满座的庆典,中赫只是与自己的员工一起庆祝,每一位员工都收到一份来自中赫的礼物——一方灰砖。
这块砖来自中赫万柳书院,也就是业界知名的“万柳的墙”的主要材料,围绕这块砖有无数传奇,比如它是由不同机构经过30多次试验调配而成、累跑七支施工队、访遍欧洲而得,但是在中赫看来,这块砖更是中赫集团十五年来的精神图腾,也是中赫得以发展至今的最大能量源泉。
事实上,没有哪个企业比中赫更具备“砖”的特质。
低调务实,是砖瓦的底色,也是社会各界对中赫集团的一致评价。即便曾打造出钓七、万柳书院这样的顶级标杆级豪宅,中赫集团也极少成为舆论话题中心,这一点与地产界盛行的高曝光的炒作之风迥异。中赫信奉的经营哲学是,与其以高曝光率追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产品,和其低调的曝光频率相比,中赫更愿意用作品来说话。
砖是匠人最原始的工具,也是中赫匠心追求极致的最佳代言。奉行致极产品主义理念的中赫正是以“用心致极”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观,做好每一件作品。
在中赫看来,没有足够的专注和充足的时间做一件事,那么这件事情即便看似成功,也将缺乏内涵与质量。中赫的十五年,正值房地产跑马圈地、周转为王的黄金时代,中赫却以时间和规模为代价,选择了一条拒绝复制、坚守品质的慎独之路。
正如砖有六面一样,中赫的也有六大特质:不断迈出舒适区、勇于挑战自我的体育基因;行事作风上的务实进取;追求用心致极的产品主义;“志者恒进”的责任担当;不苟且不将就的“死磕”精神,以及不复制不跟随的创新血液。
以砖为媒,人格彰显。如果中赫是一个人的话,他应当是这样的人。
商彝周鼎,秦砖汉瓦,大到一个朝代,小到一座建筑,无数的辉煌都由一块砖开始。中赫的今天是由一砖一瓦砌就。从北纬40度进军房地产小试牛刀,到北京顶豪标杆钓鱼台七号院,再从“封神之作”万柳书院到体育赛道入主北京中赫国安俱乐部,之后深耕文旅产业签约崇礼太子城小镇,十五年里,中赫集团完成了三次跨越。
第一次跨越是钓鱼台七号院的开发。在其之前,中赫曾操盘北纬40°。
北纬40°是中赫的首个项目,也是中赫唯一的刚需作品,而钓鱼台七号院则是当之无愧的顶级豪宅,这标志着中赫集团开始向高端地产开发转变,而此后的万柳书院的开发则正式奠定中赫“高端地产领跑者”形象。
第二次跨越是收购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2017年初,中赫以35.56亿元认购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有限责任公司新增股份。持64%股权的中赫成为第一大股东,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也正式更名为北京中赫国安足球俱乐部。这次中赫跨越了整个行业,也标志着中赫正式将体育产业纳入发展战略。
第三次跨越是开发崇礼太子城小镇。2018年,中赫集团签约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重点服务项目崇礼太子城小镇,该项目是2022年冬奥会遗产和地标,其位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核心区,比邻太子城高铁站,总占地面积2.89平方公里,总建设规模达到134万平方米。太子城项目是中赫首次涉足文旅产业开发,也是中赫拓疆的另一大里程碑式项目。
三次跨越看似跨度极大,但绝非一蹴而就,而是如砌墙垒砖一般依次递进的。北纬40°为中赫带来了操盘经验,“钓七”地块的特殊性和中赫对产品的要求“孵化”了中赫向高端地产蜕变的第一次跨越。而在入主国安之前,中赫已在体育相关领域沉浸多年,其投资的盛开体育在足球领域起步较早,积攒了丰富经验及资源,又适逢国安增资扩股机遇,最终成就第二次跨越。有了高端地产开发经验和体育资源优势,中赫的第三次跨越就水到渠成了,这两大优势也是崇礼太子城小镇选择中赫的关键,中赫也将借太子城项目完成向文旅产业布局的战略意图。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中赫的十五年,正是如一方灰砖一样,海浸陆积,水润亭匀,千度煅烧,方可成就宛若天成不朽之作。十五年的中赫坚守初心,无惧挑战,垒砖成阶,用这一砖一石砌就今天的成就,惟愿呈现不负时间恒久的经典。